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毕业季里的“电影课”

(2023-03-24 09:08:43)
标签:

教育

情感

文化

校园

分类: 语文活动

      我把“电影课”在六年级的课堂里开起来了,只因:爱电影,爱写作。

好的电影,无论是情节内容打动人心,让人难以忘怀;电影中的诸多细节考究,令人回味无穷。一个人物,一处风景,一帧画面,皆可成为光影流年里的经典艺术。电影,和文学、音乐、建筑、绘画等艺术形式一样,是人类美好又共通的语言。

 优秀的电影作品往往是精神内涵极高的艺术品,可以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可以影响一代人。电影走进童年,更能让儿童在光影的奇幻世界里,得到艺术的熏陶,受到美的感染,提高审美情趣,促进精神成长。优秀电影作品通过美好的画面、经典的音乐、动人的语言、流动的故事......以更为直观的方式滋养着儿童的心灵,涵养着儿童的精神,润泽儿童的生命,成就儿童精神生命的高度和审美度。

六年级的孩子们,在十二三岁的童年里,青春飞扬,童心闪亮,充满活力,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年里,“抓住童年的小尾巴”,在“毕业季”不舍与珍惜的氛围里,慢慢建立着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好的电影,无疑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打开视野,建立格局,为童年的底色,再添一抹亮色。

我带着孩子们一起看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从“礼仪教养”、“童年”、“亲情”三个方面感受这部电影流淌的温暖与爱;我领着孩子们走进《放牛班的春天》,分别从“老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感受马修老师像一束光照进“池塘畔底辅育院”孩子们的心里,用音乐、用合唱修补孩子们心灵的裂缝;师生一起观看《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尝试走入“对比阅读”,如《汤姆索亚历险记》电影和小说原著的异同比较,《鲁滨逊漂流记》和被誉为“女版鲁滨逊漂流记”的《蓝色海豚岛》一书的“对比阅读”等等等,以及从心理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走进鲁滨逊的荒岛生存记,带着孩子们一起写《生存模式决定行为模式——观电影《鲁滨逊漂流记》有感》一文。还有不可错过的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等等,一部关于女孩的冒险历险故事,极具奇幻色彩,而我们也在电影里读懂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写给梦游奇境的爱丽丝》。

 诸多的经典电影作品,像是通往写作的秘密花园之门,对于儿童精神成长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在电影的声、色、光中,我们遇见里童年,发现了儿童,碰见了欣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