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11日,周二,轮到我看“课后延时服务”,全年级的学生都集中在一个班级。
下午,几个男孩因为又在楼道拍“烟卡”,发现后我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指正教育。因为话还没来得及说完,所以我把他们带到了“课后延时服务”的这个班门口,准备稍后继续聊。
这个班有些乱,有的男孩随意下座位玩闹,有的女孩在嘻笑聊天,完全没有安静写作业的准备。有的女孩用手拨弄着额头前的两缕长发,又拽又酷。还有个姑娘戴上了耳机,拿出一本黑色封面的网络小说直接竖在桌上看起来。见此状,我着急地吼了两句,整顿纪律。
我一边看延时服务,一边跟这几个拍烟卡的孩子谈话。一番交心沟通谈下来,我感到疲惫。教室里还时不时有嗡嗡作响的声音,此情此景,又累又让人头疼。
突然,一包白色的物品从我眼前飞过去,从第四组第1桌的男生处飞到了第二组的第5桌女生那边,因为没被接住,掉到了地上。人群中一片哗然。那挂耳机的和挼头发的两个女生开始激动兴奋起来,准备架势训人;旁边看热闹的男生在旁边准备起哄、看戏。
我见状对扔白色物体的男生说,“你把东西随意扔在地上,这破坏了教室的卫生,但我给你一个机会弥补这个错误,你现在拿扫把开始打扫班级卫生”。那个男孩做低头认错状,去拿扫把开始扫地。
人群中有女生不嫌事大,还想继续闹闹,只听有人在说,“张博予被罚扫地,活该。”我应声接话,“老师不是罚他扫地,而是请他扫地,在扫地的过程中让他懂得,不要乱扔东西,保持教室卫生是一种教养,现在扫地是一种弥补、悔改的行为。并且老师要表扬他,他扫地扫得很干净。”
大概这个男孩在班里平时是声誉不佳的一个男生,所以听到老师表扬他,人群中传来嘘声,“他还能得表扬,切——”。我马上制止了这一阵嘘声,并且示意大家安静,“在老师教的2班,打扫卫生最干净的是男生,因为他们有力气,加上一颗愿意的心,细致的心,能把卫生做得很好。男生如果勤快,劳动做得好,多么让人欣赏。男生应该多做家务哦。”我话音刚落,台下的女生显然很赞同我的说法,我听到有人在说,“老师你说的对”。
我接着说,“男生身上可以有很多的优点,比如勤劳,有担当等。女生也可以培养很多自己的优点,比如优雅、温柔。”刚说到这儿,我的声音马上被打断了,一阵男声的“切”拖长音调划过。一众男生开始申诉,“她们都很暴力的”,“她们哪有一个温柔的?”……女孩的声音才也开始加大音量反击,“你们才暴力”。
眼见现场快要开始掐架了,我不急,接着说,“男生们要怜香惜玉,一定能够看到女生温柔的一面”。女生们一阵附和,“是的、是的”。那个戴耳机的女生说,“老师你说得很对,你今天说的话太好了,你来给我们上堂课吧,我出100块钱”。
我笑着说,“出钱不需要。孩子们,你们的心理,老师懂得。同学相处,人际关系很重要。 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温和有礼貌地对待,我们可以首先对别人要温和有礼貌”。然后对着刚才大家一众“投诉”的那个女生,我对她温柔地说起往事,“你长得很像我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长得很美好,那个孩子现在在美国念大学,她是个很棒的学生”。大家听了我这么说,旁边人略带开玩笑地的对那个“貌似很暴力”的女生说,“你要加油哦,做一个很棒的人哦,嘻嘻嘻。”
这次延时服务的后一段时间,教室很安静。孩子们发生了很大的转折,由起初的“你能拿我怎么样,我就不听你的”,到后面的安静下来,听进去老师说的话,转变挺大。而我也由衷的感受到:高年级学生的引导教育,需要有智慧地进行,多说鼓励、造就他的话。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包容他,有耐心去帮助他。我更感受到的一点是,每个孩子都需要别人的欣赏与接纳,获得认可,获得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一样。
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教师如何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里,如何让教育行为产生果效,这一定是心与心的碰撞,需要智慧与真诚同行,刚柔并济。始乎情,方能入乎理。说理,情要先行。情感沟通了,学生才会感到理顺、在理,进而受理、入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