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什么是情绪,是摆脱情绪内耗的开始

2023-02-28 16:58:50

       走出情绪内耗,从情绪中分离出一个会思考的人,是走出情绪内耗的关键。

       你知道什么是情绪吗?当情绪出现的时候,你还有多少理智的思维呢?我们明白人有两个状态:一个是理智状态、一个是情绪状态。当我们身处理智状态时,拥有清醒的头脑、清醒的判断力、清醒的洞察力;当我们身处情绪状态时,就会感到痛苦,感到身不由己,感到失去了控制一般。我们能够在理智状态下思考问题,却很难在情绪状态下思考问题。为什么我们替别人排忧解难很容易,当我们自己面对问题时却手足无措?就是因为缺乏在情绪中思考的能力,缺乏对情绪的认识。

       到底什么是情绪?主观体验情绪是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快乐、悲伤、厌恶、恐惧、愤怒等等。当情绪来临时,我们主观感受到的就是快乐、悲伤、厌恶、恐惧和愤怒。我们说情绪具有非理智性,当情绪来临时我们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得,根本不认识自己了。比如,当我们感到愤怒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在愤怒,只是单纯地觉得很愤怒。我们不知道为何愤怒,也不知道如何解决愤怒,更不知道愤怒时自己的样子。可以这样理解,当我们沉浸在主观情绪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停止了思考。当然,对于大部分心智成熟的人来说,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状态。比如,当我感到愤怒时,我清醒的觉察到自己在生气。能够理解自己为什么这么生气,也懂得如何处理这种愤怒。但是对于一些心智尚未成熟的人来说,他们沉浸在情绪之中的时候,就好像深陷沼泽一样痛苦、难受。他们需要一个会思考的人在身边,否则无法独自处理内心的痛苦。就好像是摔倒的婴儿一样,他们需要父母的帮助才能站起来。婴儿摔倒后就失去了思考能力,他们沉浸在情绪之中。外部表现情绪有很明显的外部表现,比如当快乐的情绪来临时,我们面部表情松弛、自然,微笑或者开怀大笑。当愤怒的情绪来临时,我们全身感到紧张,心跳也会加速,感觉头脑发热。我们还攥起拳头,紧紧地咬紧牙关。当无助感来临的时候,我们全身松软无力,似乎只有借助身边物体的支持才能面前站起来。当我们感到厌恶的时候,就会刻意避开令我们厌恶的事物,并且身体出现排斥反应。这一切的外部表现,都证明我们内心的情绪过程。当我们陷入情绪之中的时候,有很多外部表现是他人无法接受的,比如打人、摔东西等等。当我们因为情绪问题而打人、摔东西的时候,就会被制止。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分不清楚自己的行为为什么会被制止,就会误认为自己的情绪不重要。他们就会极力压抑内心的情绪,久而久之形成情绪内耗。事实上,不是情绪问题而被制止,是因为不合适的外部表现而被制止。如果当我们感到愤怒的时候,通过书写、音乐或者画画的形式释放出来,那么就不会被制止。生理唤醒当情绪来临时,不仅仅会有主观体验、外部表现,还会有生理唤醒。比如我们的心跳加速、血管暴涨、呼吸急促、频频出汗等等。在生理心理学领域,已经证实大脑许多结构与情绪有关。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干、中央灰质、丘脑、杏仁核、下丘脑、蓝斑、前额皮层等等。除了这些人体结构之外,还有一些神经递质、激素等对情绪产生了影响。换言之,情绪的产生总是伴随着生理唤醒。我们不能把情绪问题,单纯地归为心理、意识或者是“矫情”。生理唤醒对情绪最大的影响就是冲动,当我们受到消极情绪冲击的时候,就会产生“战斗——逃避”的生理冲动。我们之所以在情绪中失去了思考能力,很大原因就是生理唤醒之后产生的冲动。当我们不能控制住内心的冲动时,就会做出一些后悔的事情来。当然,有时候冲动并不全是坏事。有时候冲动也是改变的开始,比如我们一时冲动离开家乡;一时冲动从事某行业。有时候如果没有当时的冲动,或许我们还没办法走到今天。所以,情绪冲动就是生理唤醒的表现。在情绪中保持一丝理性。

       作为成年人,我们也应该学会在情绪中保持一丝理智,学会自己处理内心的痛苦情绪,而不是将其投射到他人身上。总而言之,认识到什么是情绪,并且能够在情绪来临时,仍然保持一丝理性,那么我们就能够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走向成熟,才会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最终摆脱情绪内耗。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