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个合格的现代病人

(2016-05-20 08:48:23)
标签:

杂谈

在医患关系中,患者一般都被视为弱势群体。因为信息不对称,病人需要听医生的;因为健康不对称,病人必须依赖医生。所以,就算有一点小矛盾,因为天然的“弱势”,人们似乎都很难去苛责病人。而医生在医患矛盾中,因为天然的“强势”,于是也就好像最应该被质疑。更何况,在不少人眼里,患者出了钱,是买了服务的上帝,而且是生病的上帝,怎么还需要承担额外的责任呢?

我不知道医生当中会有多少人“恃强凌弱”,也不知道有多少病人仗着“弱势”,对医生百般纠缠、羞辱、恶语相向,甚至拔刀相向。很多人觉得,医患矛盾的根源,就是这不平等的医患关系引起的。但当下医患矛盾频发,病人被庸医治死者有之,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生被病患杀害者也不少。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医生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培训,才能上岗(那些买证的、无证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可病人,无论谁生病,直接到医院拿号就诊即可,唯一需要的资格就是生病。但是,大家可有想过一个问题,对于完整的现代医疗体系而言,医生和病人是须臾不可分离的部分。为了适应这个体系,医生需要长时间培训,难道病人就无需必要的训练吗?别以为这是个无厘头的问题,更别以为“生病的上帝”是随便可以当的。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胡适先生就曾经很愤怒地说过:“老实说,多数中国人至今还不配做病人。不配生病的人,一旦有了病可就危险了!”。

什么叫不配做病人呢?主张新生活的胡适,并不是说谁的地位低就不配生病,而是说当时很多中国人无法适应现代医疗。在那个年代,很多人受制于传统的信仰和习惯,不爱护身体不讲卫生,生病了乱求医,甚至求助于各类巫术。进新式医院,需要更多的诊费,未必所有人都能负担得起,就算勉强进了,也不了解医生和看护,不懂医院的规矩,自然也就会有“配与不配”的问题。

别急着愤怒,不配、没资格,这些词听着刺耳,但说得一点也不过分。直到今天,现代医疗在中国已经如此普及,还是有很多人不太适应的。在农村,不少人不敢去大医院,主要原因当然是经济拮据,但也有部分原因,是不太懂医院的规矩和程序,害怕去。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一想到要去大医院,首先想到先找关系、由熟人带着去。在那迷宫般的医院高楼里,没去过的人,分不清医生和护士,搞不懂挂号和诊断,也弄不明白收费和拿药,还真有点怵。更进一步,走关系、插队、塞红包,还不都是因为不懂或者无视现代医疗规矩?换个说法,就是不知道如何做个合格的现代病人。

现代医疗体系需要专业医生,同样需要具备现代素养,有服从和耐心品质的病人。现代医院呼唤“有耐心的病人”,就跟现代国家需要“守纪律的国民”是一个道理,有时这两个过程也是重叠的。早些年,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和引入西方文明,最常用的身份就是医生。他们在中国设立现代医院、培养专业化的医生,同时也是对中国人就医习惯的一次大改造。学者们把这个过程称之为“再造病人”——听起来古怪,但现代医疗体系的建立,的确不仅仅是专业化医生的引入,对于病人而言,同样也可堪称是一次“重生”。

无规矩不成方圆,做一个有耐心的病人,只是现代社会必备的生活技能而已。享受现代化的高效服务,就必须学习遵守它的秩序和规矩。比胡适更早,1917年,医学家余岩写《箴病人》,批评中国病人“不能忍耐”。在这位医学家看来,病人不能忍耐,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和整个社会都欠缺“规矩”息息相关的。这样的批评同样刺耳,但近百年过去,如今看来,还是依然悲哀地适用于当下的。

最近发生好几起让人痛心的恶性伤医事件,其中有些病人和家属,因为不愿意排队、不遵循医院秩序,与医生发生冲突,甚至把主治医生给打死了。在频发的医患矛盾中,我们常常说需要更专业的医生,但很少人呼吁做合格的病人。一言不合就动手,稍等一会就骂娘,不排队还理直气壮,威逼利诱主治医生,找关系走后门,这些都是与现代医疗秩序相悖的习惯,也是很多医患冲突的导火索。要求别人学习当专业医生,可病人也应该想想,该如何学习当一个合格的现代病人。

(文/曾炜)


微信号:Talkpark

商务合作及投稿邮箱:talkpark@ynet.com

声明:文章如需转载,请添加文章作者、文章出处、微信号信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