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牌特工能否消灭恐怖主义? | 周末侃

(2015-11-22 08:11:12)
标签:

杂谈

http://ww1/large/005IrBexjw1ey9fj1prnfj30ia0a5dhd.jpg周末侃" TITLE="王牌特工能否消灭恐怖主义? 周末侃" />

过去的一整周,恐怖主义让整个世界都陷入了不安。巴黎的警察围剿着恐怖分子,伦敦和纽约紧张得草木皆兵,几个月前不幸落入“伊斯兰国”之手的中国与挪威人质确认被杀害,一贯不安的西非,也骚动着血腥与阴霾。

“世界怎么了”是个略显矫情的提问,因为谁都知道答案,谁都不能诗意地置身事外。

切了病灶,癌症就好了?

http://ww2/large/005IrBexjw1ey9fjvvhdqj30dw0dwmyg.jpg周末侃" TITLE="王牌特工能否消灭恐怖主义? 周末侃" /> 

巴黎余悸未了,马里的枪声让人猝不及防。不幸遇害的人当中,有三个来自中国的国企高管。

想想让人很是崩溃。他们不过是应邀考察援建项目,住在被认为相对安全的国际酒店,周围都是政府和外交机构。但对马里那样的国家来说,危险就像悬在头顶的一支剑,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会掉下来,无处可逃。宿命感扼住了喉咙,让人喘不过气来。

卡扎菲政权倒台后,曾经跟随他的图阿格雷部族武装回到马里北部,壮实了当地的伊斯兰武装,把原本就让人头疼的北方局势彻底搅成了一锅粥。2012年,“伊斯兰国”一度控制了马里北部,后来又被法国领导的反击力量驱逐。但毫无疑问,恐怖主义的种子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早就警告过,马里北部“面临成为恐怖分子永久天堂的危险”。

说到恐怖主义,我这个国际政治系毕业生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卷帙浩繁的研究著作,而是去年的电影《王牌特工》。那里面那个名叫“情人节”(瓦伦丁)的大反派可不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恐怖分子么?在他的世界观里,人类就是病毒,只有消灭了大部分人类,地球这个母体才可能恢复健康。于是他通过声波频率控制人类,让他们自相残杀。

所有的恐怖主义,都秉持着一套反人类的价值观,崇尚一种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秩序结构。有研究说,人类发展指数较低、腐败严重、政治崩溃的国家,更容易经历和产生恐怖主义。这不难想象,只有文明之光难以照进的地方,心灵才容易被异化,反人类的恶之花才能生长。

如果把恐怖主义比喻成癌症,那么所谓反恐,自然不能是简单地切除病灶。癌细胞会转移、会扩散。光切了病灶,病也好不了。什么样的土地最愿意接纳这些癌细胞?看看叙利亚、伊拉克,再看看马里,你就知道了。若不能完成对那些治理失败的地区的秩序重建,癌细胞仍旧会茁壮生长、肆意蔓延,直至文明的心脏。

王牌特工最终杀死了瓦伦丁,拯救了人类。人们松了一口气,却有意无意地忘记去担心,那已然支离破碎的世界该怎么办。

洗脑

http://ww4/large/005IrBexjw1ey9fk8es3rj30dw0dw401.jpg周末侃" TITLE="王牌特工能否消灭恐怖主义? 周末侃" />

22岁的美国女孩,阳光漂亮,却被邪教洗脑,赶赴玻利维亚等待“末日”,准备着一场集体自杀……脑补一下这番场景,它能激起的惊悸并不亚于一次恐怖袭击。

这是美剧《国务卿女士》中的一个场景,这部剧乏善可陈,这个故事桥段却让我印象深刻。一个22岁的美国姑娘,按说也该大学毕业了,怎么就入了邪道呢?

巴黎追剿恐怖分子的场景,估计要比任何一部动作片都要惊险。一张“小太妹”的脸让我震惊,她是巴黎恐袭主犯的表妹,叫哈斯娜,26岁,也被认为是一名恐怖分子。在之前铺天盖地的报道中,她是“欧洲首个女‘肉弹’”,她引爆了身上的炸弹。但事后法国官方又出来澄清,说她是被警方击毙的。

她的故事让人匪夷所思。在她兄弟的描述中,她像个网瘾女青年,手机不离手,泡在社交网络里,对家人爱理不理。她对宗教没兴趣,甚至都没读过《古兰经》,却在一年前开始戴起面纱,还在Facebook上贴满极端言论。

她的朋友并不相信她成了恐怖分子,觉得她不过是要引人注意而已。老实说,我也有些怀疑:看起来,她是个不规矩的小太妹,但她是杀人的魔女吗?但可以肯定的是,她被深深卷入了极端组织,并最终失去了性命。想想也是个悲剧的故事。短短的一年,人可以发生如此剧烈而极端的改变,真是令人不寒而栗。

有时候人真是一种难以解释的物种。所谓的邪教,所谓的恐怖主义,恰恰最懂人的弱点,他们都是催眠大师,能勾出你灵魂里不易察觉的恶,让人难以抗拒。

何以抗拒?也许默默记住吕克贝松的话,会有帮助。他说,“要工作、要学习,用笔而不是AK47能和自己的心魔抗衡的,大概也只有内心坚定的底线了。

能摧毁文明的,从来不是暴力

http://ww4/large/005IrBexjw1ey9fl0sumsj30dw0dwjt0.jpg周末侃" TITLE="王牌特工能否消灭恐怖主义? 周末侃" /> 

巴黎恐袭后,一篇悼念亡妻的贴文在Facebook上获得了成千上万的转发。它来自安东尼·莱里斯,他妻子丧命于在巴塔克兰音乐厅的恐怖袭击,撇下他和十几个月大的孩子。

“我不知道你们是谁,我也不想知道,你们的灵魂已死……我不会将仇恨赠与你们。”

“用愤怒来回击仇恨,事实上是向同样的愚昧屈服。”

“你们想让我恐惧,想让我以不信任的眼神打量同胞……可我不会让你们得逞。”

在我看来,他的贴文比任何政要立誓攻打“伊斯兰国”的宣言都要有力。他并没有原谅,没有展示虚伪的宽容,却捍卫了内心最坚定的力量。

能摧毁文明的,从来都不是暴力本身,而是被暴力冲击后,人们逐渐变得迟疑的内心。人类并非没有这样的教训。

古代雅典享有灿烂的文明,人们自信、宽容、温文尔雅。斯巴达人骁勇善战,却轻视教育,过着军事化的日常生活,和雅典相比,堪称蛮族。然而斯巴达的武力,一点点地消解着雅典人的自信。在应对斯巴达剽悍攻击的过程中,雅典人的精神发生着微妙的化学反应:他们逐渐变得不宽容、充满戾气,变得“野蛮”。而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他们在一次次挫败中,一贯笃信的价值开始动摇,整个民族也就不可避免地跌向堕落。

若坚信欧洲文明不会被恐怖主义冲击,大概太天真。极右翼会不会抬头?宽容多元的民主文化会不会趋向保守?至于本就显出端倪的种种社会问题,更有可能因此让人更伤脑筋。但看到这个悲伤的法国丈夫的“反恐宣言”,我的心里莫名踏实下来。


这个世界会好吗?

我不知道。就像我不知道,人类哪天才能彻底征服癌症。但我不会给出悲观的回答。

因为种子不曾睡去。相比身手矫健、除恶降魔的王牌特工,它才是对抗那些扩散癌细胞的良药。

(文/张静雯)

微信号:Talkpark
商务合作及投稿邮箱:talkpark@ynet.com
声明:文章如需转载,请添加文章作者、文章出处、微信号信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