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结构
(2022-11-22 13:09:24)
标签:
教育 |
一、 聚焦:地球的内部结构(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1.谈话: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表面的特点,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和地球的构造有关。
2.课件展示本课聚焦环节的“火山口”图片,提问:“这是一个火山口的图片。看到这张图片,你们对地球的内部结构有什么想法吗?"(预设:地球内部含有岩浆等)
二、探索和研讨:(预设30分钟)
[材料准备:地球内部结构图,学生活动手册,红、黄、蓝橡皮泥,尺子,小刀]
(一)认识地球结构
1.谈话:一起来看一看地球内部的结构吧。(播放“地球内部结构”视频)
2.提问:地球内部结构分为哪几部分?(课件展示“地球内部结构”的图片)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补充讲解: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可补充的资料:
(1)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厚度各处不一样,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5千米,大洋地壳平均厚度为7千米。
(2)地幔,位于地壳以下地核之上,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顶部和地壳一起合称为岩石圈。岩石圈以下是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热对流活跃,推动了岩石圈板块的运动。岩石圈和软流圈是地质构造发生、发展的区域。
(3)地核,是地球内部构造的中心圈层,是地幔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现在人们对这部分的物质构成以及形态的了解还比较有限。
3.学生完成活动手册第一项,标出地球的内部结构。
(二)了解地壳组成
1.提问:地球的地壳部分是由岩石组成,在上学期的科学课中我们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岩石——花岗岩、大理岩、砂岩等。你知道组成地壳的岩石分为几大类吗?
2.要求: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24页至25页“了解地壳的组成”部分,然后完成活动手册中第二项:填写组成地壳的岩石种类及典型岩石。(可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前先对岩石进行分类整理)
3.交流研讨:组成地壳的岩石大致分为几个类型? 它们分别是什么?。
4.小结:组成地壳的岩石按照其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教师在学生交流研讨时可相应补充:
岩浆岩,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一定地质条件下会喷出地表或侵入岩石中并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就是岩浆岩。
沉积岩,一种经由水、空气或冰的搬运,沉积在河、海、湖水盆地中或陆地上的沉积物质经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原来已存在的岩石因遭受变质作用,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发生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的改变而形成的一类新的岩石。
(三)了解地壳的运动
1.提问: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又漂浮在满是岩浆的软流层之上,那么地壳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什么力量使地壳运动的?地壳的运动又会产生什么自然现象呢?
2.学生观看学习关于地壳运动的相关资料。
3.课件出示教材中25页岩层受力产生弯曲变形的图片。
提问:“你们能解释一下岩层为什么会发生弯曲变形吗?”
4.学生交流研讨。
5.教师讲解: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壳运动会使岩层受力,就会发生弯曲变形。
(四)做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1.谈话:了解了地球的各个部分结构,接下来我们要用橡皮泥来制作一个地球结构模型。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分别代表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圈层结构,从里到外逐层制作。
提问:为了更加逼真地还原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我们还需要获取哪些信息?(预设: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圈层的厚度(平均厚度))
2.教师讲解:在地球三个圈层中,地壳最薄,各处厚度不一,平均厚度约为17公里;地幔的厚度约为2865公里;地核的平均厚度约为3400公里。
3.提问:如果按照这个数据去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数值大,实施起来将很困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预设:可以将数据进行等比例缩小。)
4.提示:等比例缩小,把这三个数据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就能呈现地球圈层的真实比例。缩小多少倍,这取决于你想做多大的地球结构模型。
例如:将地核的半径3500 千米缩小2亿9千万倍,约为1.2厘米,再将地幔的厚度等比例缩小2亿9千万倍后,约为1厘米,地壳的平均厚度只有17千米,同样缩小2亿9千万倍后,它的厚度大约是0.0058厘米左右。这样,我们将会制作出一个直径为4.4厘米的球体模型。
5.学生完成地球结构的模型的制作。
6.引导:完成后,请同学们切开地球结构的模型,观察它的剖面。
三、研讨小结(预设:5分钟)
1.研讨: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内容?(预设:地球的内部结构、岩石的种类等)
2.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而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地壳是在不断运动着的,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继续研究地震和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