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美媒体如何报道沉船事故中遇难者家属|域外

(2015-06-08 09:12:58)
标签:

杂谈

导读
长江沉船事故发生后,迅速成为国际媒体的焦点新闻。梳理外媒报道,可以发现除了对事故原因的追问,外媒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遇难者家属,借由家属的发声呈现出不同的报道框架。接下来就跟随刺猬君,一起打开媒体的“诠释包裹”。


整理 by 董朝


在灾难议题中,媒体已经形成了一套“诠释包裹”,包裹里面的核心是媒体框架,装载了一系列隐喻、标语和符号,以展示包裹的核心框架。在灾难报道中,诠释包裹可以是进步的,也可以是冲突的、人道的。以美国报道核电事故为例,许多媒体倾向于进步框架,为了突出科技的进步性,文章不惜假设:如果行刑电椅的发明出现在电灯之前,我们是不是还在使用煤油灯?


外国媒体对中国议题的报道也形成一个包裹,长江沉船事件首先被装进“中国议题”,然后在包裹中寻找合适的框架来展示该议题。在跟进报道中,外媒聚焦在遇难者家属身上,主要报道了家属对管理者的不满和悲痛的情绪。


1情绪不稳定的家属:要求获取更多信息


雅虎新闻手机客户端在6月4日晚间的8条推送新闻中跟进了事件的进展,强调了家属的焦虑情绪。


英美媒体如何报道沉船事故中遇难者家属|域外


加拿大广播电视集团(CBC)的新闻网记录了一位70岁的大学老师,夏云忱(音译)的哥哥夏青忱(青岛籍乘客)遇难,夏云忱要求在尸体政府至少能够在尸体送去火化之前让亲属看上一眼。他哭着对记者说:“所有的焦点都说是自然灾难,难道除了自然因素没有其他原因了吗?问一问都不行吗?难道就不能改变这种状况吗,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英美媒体如何报道沉船事故中遇难者家属|域外


而英国的《独立报》网站引用路透社的消息来源,夏云忱的妹妹和妹夫遇难,夏声称要调查这次事件是否真的由天气引发的。


英美媒体如何报道沉船事故中遇难者家属|域外


澳大利亚广播台网站的一则新闻用小标题强调了家属对此次事故的疑问。这些疑问包括:要求政府公布遇难者完整名单,为什么大部分获救人员是船上的工作人员、为什么风暴中船没有靠岸、为什么船长和船员有时间放救生筏而没有发求救信号等等。


英美媒体如何报道沉船事故中遇难者家属|域外


CNN进一步跟踪了沉船事件,这次聚焦了遇难者家属,一位不想透露姓名的家属,其父亲、姑妈和叔叔同时遇难,他说他在等回复,但是已经坐立不安不想再坐等。他招了一辆摩的去了事发的河岸边,趟进江水里,他对记者说,此情此景让他回忆起儿时父亲带他到岸边钓鱼的画面。他拨通了父亲的电话,但是电话再也无人接听。“我不能靠近事故船只,但是我离他这么近,我就只想离他更近一点”。该家属是其中情绪较为稳定的一位,其他家属对有关部门的做法极为不满。


英美媒体如何报道沉船事故中遇难者家属|域外


《今日美国》报道说,一位情绪几乎崩溃的家属冲进聚集在一起的记者圈里抱怨自己受到的恶劣待遇以及希望找到事故可能的人为原因。


英美媒体如何报道沉船事故中遇难者家属|域外


家属还没有赶到现场之前,《华尔街日报》就在上海的旅行社前面采访了一些遇难者家属,一位家属称,“我们都被瞒着,官员都哪儿去了?我父母都在船上,你们理解我的心情吗?”其他家属则从麦当劳买了食物和水,等着进一步的消息,一位姓余的女士的婆婆在船上遇难,余女士无奈地说,“我们除了等消息,什么也做不了”。


英美媒体如何报道沉船事故中遇难者家属|域外


2人道主义视角:家属的故事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一位幸存者的故事,吴建强对《每日邮报》称自己的妻子在危难时刻将他推倒了安全区域,所以他才得以幸存。


英美媒体如何报道沉船事故中遇难者家属|域外


《华尔街日报》在6月4日的微信公众号中推送了一则关于这次事故的最新消息,标题是《长江沉船事故使六姐妹阴阳相隔》,讲述了谌氏六姐妹的故事,其中三姐妹在船上,出事前,她们互相拍照合影,一个为另外两个人照了一张合影,并当晚通过微信发给了没有参加此次旅行的其他姐妹们,并留言道:看我们的合影,很不错吧,哈哈。姐妹中的老大站在冲着三峡方向大声呼喊,试图跳进江里前往事发的区域。最年轻的一位回忆了她接到噩耗时的情景,“我一般晚上9点睡,但是周一晚上我一直到10点半都睡不着,周二早上我接到外甥的消息说长江上发生了一起事故,我赶紧拨打了姐妹的电话,显示电话已关机,那一刻我意识到厄运降临”。没有在船上的另一位姐妹说她的姐妹找的是便宜的旅行社,船上食物和住宿肯定不好,所以她没有去。


英美媒体如何报道沉船事故中遇难者家属|域外


《华尔街日报》另一篇报道采访了遇难者唐凤娣的女儿,34岁的李晓玲(音译),李晓玲给记者看母亲发给她的照片,她的母亲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拍照发给她,事发前两个小时还给她打过一次电话。


3总结


可见,在对家属采访的过程中,一些外媒记者仍然使用中国议题来诠释事件,站在国家角度突出家属对信息不透明的不满,另一些媒体跳出中国议题,站在全人类的立场,呈现事故对个体的心理创伤。外媒报道中也有出现一些明显的瑕疵,加拿大媒体称夏云忱的哥哥遇难,而路透社等英美媒体报道其姐姐和姐夫遇难。在家属叙事中,吴建强似乎对中美媒体讲了不同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