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尼泊尔地震,安平人如何打通媒体与公益|幕后

(2015-04-30 17:59:57)
标签:

杂谈

 
导读

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西部发生8.1级地震,社会各界的救援工作迅速展开,国内的媒体记者也随之奔赴灾难现场。地震第二天,安平公共传播公益基金便招募记者,一同奔赴灾难现场,组成中国媒体报道工作组。在震后的加德满都,基金会还成立了安平媒体大本营,为前线记者提供通讯、网络、人身保险、应急药品等后勤支持。今天,刺猬君独家对话安平基金工作人员,看尼泊尔地震中,“安平人”如何在行动。


刺猬公社出品,必属原创,严禁转载。

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采写|田香凝


刺猬公社=C


张天潘(安平基金执行总干事)=Z


1奔赴前线:找准契机,贵在积累



C: 为什么会想到以安平的名义发起这次救灾报道行动?


Z: 这其实源自我们近两年的积累,尼泊尔地震不过是一个让我们付诸实践的契机。


从2015年起,我们启动了“媒体安平包”项目:设计了一个专门针对一线记者的应急包,包中包括媒体灾难报道伦理手册、生存技巧手册,还会配上应急物资和保险。与此同时,我们也定期举办灾难报道工作坊,请业界大咖为媒体人做灾难报道培训。


地震当天,我们恰好在广州举行灾难报道工作坊,会上自然就聊到这次地震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经过讨论,我们觉得我们要承担起安平设立的使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媒体——运用前期设计安平包、举办工作坊的积累,帮助记者到灾区进行灾难报道。


C:安平比很多媒体更早奔赴前线,你觉得国内媒体反应速度如何?


Z:其实国内媒体的反应很快,只不过会受到现实因素和政策因素的牵绊。首先,尼泊尔毕竟只是一个亚洲小国,国内受众对它的关注度有限,而媒体要在报道之前对灾难影响进行评估,再决定是否派记者,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其次,有内部消息称,地震当天宣传部发布禁令,禁止中国媒体派记者前往灾区,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记者到达现场的速度。


所以在前期我们资助的记者都是作为独立个人自愿前往的,随着禁令的逐渐放松,我们才开始公布记者的供职单位。这次地震,中国媒体的反应还是不错的,但出于上述原因会比较谨慎,安平的行动正好提供了契机,让一些记者可以第一时间抵达现场。


尼泊尔地震,安平人如何打通媒体与公益|幕后

安平工作人员和尼泊尔受灾者在一起(右一师曾志,右二王秀宁)


2招募记者:看重报道经验,平衡媒体类型


C:地震第二天,安平发布招募信息,表示会资助记者赴往灾区。目前已经招募到几名记者?每个人的资助力度大概是多少?


Z:我们一共招募了7名记者。第一批4名,第二批3名,由于他们还没回国所以没办法详细计算费用,预估每个人大概花费5万左右,支出的重头是机票和食宿。


C:那筛选记者的标准是什么?


Z:对于第一批记者,因为考虑到他们的人身安全,我们认为有过相关经验的记者更能胜任。所以第一批资助的记者大多都参与过重大灾难报道,包括汶川地震、雅安地震、日本海啸等,来自《南方周末》、《新京报》、路透社等传统媒体。


到了第二批,我们会更考虑媒体的多元化,因此我们招募了一位视频拍客,同时还在和广播、电视类的媒体做对接,争取让团队构成更加立体。


C:安平会对记者的报道形式、内容、发布平台有要求吗?


Z:我们都是做媒体出身的,不会对新闻报道的选题、视角有任何限制。但得到我们资助的媒体记者,前提条件是必须同意将信息材料上传到网上资源共享空间。


C:网上共享资源是否会影响到各家媒体报道的独家性?


Z:并不是,拿摄影记者来说,传到空间的是原始素材,他自己可以对素材进行选择编辑,然后发表到相关媒体。而文字记者上传的是记者手记,让大家可以对灾区情况有更好的了解。


尼泊尔地震,安平人如何打通媒体与公益|幕后

安平资助记者发回的图片


3提倡信息共享,横跨媒体公益


C:在加德满都,安平成立了媒体大本营,它可以为媒体人提供哪些服务呢?


Z:我们的大本营主要为尼泊尔地震灾区前线记者提供通讯、信息和后勤支持,只要是国内过来的媒体同行都可以在那里上网发稿,还能免费领取“安平包”和人身保险。


4月28日,我们召开了信息对接会,请了尼泊尔朋友和当地华人,为记者们介绍灾情、普及民风、提供选题。4月29日晚上,我们又把救援队请来,为记者讲解灾区自救知识——这都体现出,大本营是一个既跨媒体又跨公益的存在。


C:媒体大本营的成立,在业界的反响如何?


Z:目前反响不错,很多媒体人出行前就在向我询问怎么和大本营联系。之前记者们到了尼泊尔可能不知道联系谁,也没有一个根据地,但安平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缺,我们会用统一的标准与他们对接,让媒体记者先站稳脚跟,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C:安平一直在倡导成立中国媒体灾难报道联合信息中心,这样做目的是什么?


Z:之前灾难发生,大家往往非常无序,记者们一哄而上,信息得不到整合,并且常常有疏漏。因此我们建立网上资源共享空间,鼓励记者们上传灾区采访的文字作品和摄影摄像作品,过滤重复的、无序的冗余信息,形成一个行业共同体。


我们不仅仅是让前线记者互通有无,也要让那些没能来到现场的媒体能够获得一线动态信息。安平希望能成为中国媒体在尼泊尔的根据地,在这里,大家能信息共享,一起丰富、充实媒体报道。


C:你们有没有担心过,过多媒体涌向尼泊尔灾区,会出现雅安地震时“拥挤的救援”现象?


Z:我从来不赞同所谓“消费灾难”的说法,和警察一样,记者的天职就是前往现场。很多人觉得重大事件中,一两家主流媒体的报道就足够了,但在一个正常的市场化的媒体体制下,我们需要多元竞争,才能呈现更好的报道。


可是同时,我们也需要一个应对机制,来避免错误信息和无序报道,这也是安平存在的价值:我们从源头上开设工作坊、提供灾难报道伦理手册,指导记者如何应对灾难报道;同时为他们提供物质支持,能够在灾区得以自保;另外让在前线的各个记者可以互通有无、整合信息,形成团队协作;最后提供一个前方与后方的信息共享平台,让没有能力赶赴现场的媒体也能获知相关消息。我们希望通过努力,把整个链条打通,规避之前灾难发生时的种种问题。


尼泊尔地震,安平人如何打通媒体与公益|幕后
安平媒体大本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