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春片扎堆,为何叫座不叫好?|观察

(2015-04-30 08:45:23)
标签:

杂谈


导读

早在暑假电视剧版《何以笙箫默》热播时,书迷、剧迷们就热切盼望着电影的上映。终于,今天它就要正式与观众见面了。而随着《万物生长》、《左耳》的热映,近期国产电影又迎来了一波“青春潮”。追溯之前《那些年》、《同桌的你》、《匆匆那年》等同类型影片,究竟是什么让这些电影叫座?未来是否会一如既往受捧?今天我们来说道说道。


刺猬公社出品,必属原创,严禁转载。

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by 王海萍


1青春风暴来袭



上映两天,《左耳》就收获了过亿的票房,截止29日,累计票房达到2.27亿,远超提前一周上映的《万物生长》(1.39亿)。同为青春片,对于首次担任导演的苏有朋来说,这样的成绩是意料之外,不过回顾近些年叫座的青春电影,就会发现一切也在情理之中。


青春片扎堆,为何叫座不叫好?|观察


2012年1月,《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大陆上映,最终票房突破了7000万,取得台湾电影在大陆的最好成绩。


2013年4月26日,赵薇执导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这也是她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毕业作品,最终取得了将近7.2亿的票房成绩。


2013年5月17日,《中国合伙人》上映,三天之内票房过亿,广受好评,最终收获5亿票房。


2014年4月25日,《同桌的你》上映,这部由歌曲作者高晓松担任监制的小成本电影,票房也成功突破了4亿。


2014年12月,张一白执导的《匆匆那年》收获5亿票房,稳坐同档期票房榜首。


可以看到,自2013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有一大波青春片来袭,而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怀旧是青春片成功的关键因素


什么是青春片?首先,它的内容是反映青少年或年轻人初恋、成长、叛逆的,他们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与社会、父母有一定的冲突,同时也饱含着最真实的情感。其次,它的观影人群主要是青年男女。


每部青春电影都有一些必不可少的元素,这是支撑整部影片的框架,也是最能打动观众的地方。


1、校园情节不可少


青春片扎堆,为何叫座不叫好?|观察


曾几何时,突然发现明星们一个个穿上了校服、背起了双肩包、换上了白球鞋,整齐地坐在教室里。蓝、白成了主要色彩,明媚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在女主黑直的头发上,不需过多修饰,就可将那个年龄的美展现出来。


教室、操场,成为主要场景,考试、毕业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不论是《匆匆那年》里男主为了和女主上同一所学校不惜放弃一道大题,还是《那些年》当中,女主帮男主复习功课,以及后来的高考失利,学习动力都建立在两人感情的基础上,但过程也总是那么跌宕起伏。


学生证、旧照片、黑板报,以及校服上的名字,那些属于自己学生时代的记忆,在影片中一一呈现,谁敢说看过之后心里没有一点波澜呢?


2、流行歌曲很重要


《中国合伙人》的导演陈可辛来自香港,也曾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但是他对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并不十分了解。然而,影片中他巧妙地插入一些音乐,自然而然地唤醒了受众对当时的记忆。台湾电影《搭错车》中的插曲《一样的月光》,“到底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唱出了主人公毕业后打拼时的无奈心情;1988年齐秦的《外面的世界》,表达着那个年代出国留学的酸甜苦辣;还有beyond的《海阔天空》、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无一不是当时的流行歌曲。


青春片扎堆,为何叫座不叫好?|观察


《那些年》里,柯景腾回忆的第一句话,就交代了那个年代“张雨生的歌声还在,张学友的《吻别》大卖了一百多万张卡带”;《同桌的你》一直由这首主题曲贯穿全片;《致青春》里有《红日》、suede(山羊皮)乐队;就连《匆匆那年》也不忘放几句《还珠格格》的背景声。音乐总能将人带入特定的情景,有时候,熟悉的旋律响起,人们就会产生共鸣。


3、时代背景结合好


《那些年》里的台湾921地震;《中国合伙人》中有出国热;《同桌的你》当中大使馆场景、非典;《匆匆那年》里有千禧年、申奥成功。大环境的还原总能让人很快进入角色。


青春片扎堆,为何叫座不叫好?|观察


怀旧的主题跨越了70、80、90三个年代,不同的影片有着各自的年龄标签。而随着大、中学生逐渐成为市场消费主体,近期的青春片也越来越多地迎合他们的口味。《左耳》击败《万物生长》,在一定程度上表明,90后已成为青春片的主流观众,反映当下校园青春生活的故事更有卖点。


4、爱情大多成不了


套用《左耳》中一句经典台词:“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这样一看,就更能理解青春片的火热了。


爱情永远是青春片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是之所以不叫它爱情片,一个原因就在于所有的故事里,男女主角注定是不会在一起的,不论是出国还是出轨,总有一种力量可以把两人分开。


青春片扎堆,为何叫座不叫好?|观察


青春期的学生大多会经历懵懂的感情启蒙,但是早恋在中国一直是羞于提及的话题,中小学生受到家庭、学校的教育,没有感情的出口,因此我们的青春很多情况下只能寄情于文字、小说。现在作为消费主体的年轻人,如果能在影片中看到自己的青春被还原,看到暗恋、或是不成熟的早恋被演绎,都能激起心中最真诚的那份回忆。除此之外,也是因为当初没得到,才更加激起他们的“消费欲望”。


正是有了上述四个元素,青春片挠中了人们的痒处——怀旧,才使得一部部的青春片屡战屡胜,以小成本赢得了大收益。加上当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忙碌奔波,也就更加怀念那个纯真、坦诚的年代。与此同时,对于很多导演来说,拍这样一部电影也是对他们自己青春的一种致敬。导演有此需求,受众乐意买单,进而推动着这类影片不断走俏。


3青春片叫座不叫好?


尽管青春片普遍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但一直以来,能收获口碑的却没几部。老套的故事情节、夸张的表现、矫情的台词,让人看了有种“不解渴”的感觉。尤其是近两年上映的《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三部电影,因为堕胎、异地小三、女神渣男等相同元素饱受诟病。很多人表示“国产青春片你怎么了?”就连最近上映的《左耳》,导演苏有朋在宣传时也特别强调了“我的电影里没有堕胎”,以此来划清界线。


青春片扎堆,为何叫座不叫好?|观察


此外,很多青春片的导演初出茅庐,对故事的把控和叙述还不成熟,包括赵薇、苏有朋在内,尽管执导的作品影响不小,但影片本身还是差强人意。甚至有人笑称:“可以转型做导演的职业包括作家(九把刀)、赛车手(韩寒)、歌手(周杰伦)、白雪公主(徐静蕾)、小矮人(郭敬明)、演员(苏有朋)、武生(吴京),甚至主持人(何炅)。导演果然是个门槛很低的行业哦,青春片是转行当导演的第一站!”


4青春片的下一站



有网友总结说,国外的青春电影往往有鲜明的特点,比如“日本的残酷青春,美国的热血高中,欧洲的颓废青年”,但是国产青春电影却缺少真实的青春气息。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会长尹鸿认为,国产青春片相比国外差距甚远的说法未免有点绝对,“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的所有作品,因此有时候我们很容易把中国的所有作品去跟国外好多年才产生的一部精品去进行比较,那就很容易产生国产青春片不如国外的判断。”


另外需提及的是,国产电影过去一直不分众,未来电影类型化以后,可能有些电影会有自己特色的受众群,而非“全民电影”,所以在创作以及文化价值观上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这样一来,我们也就不必因为《小时代》的火爆而耿耿于怀了,导演有自己的用意,粉丝乐意捧场,市场就是这样。只能说我们需要一批优秀的导演去拍出真正有价值的影片来为国产电影增添光彩。


至于青春片,也不必苛求它的真实性,毕竟回顾你的青春,不就是从一堆堆课本、一天天满当当的课程、一场场考试中走过来的吗?真要把它们拍成电影,谁乐意去看呢?没办法,我们的青春确实是一把辛酸泪啊。


美好的回忆就留给电影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