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访南都总裁曹轲:并读为何不用报社原有采编人员|幕后

(2015-04-17 09:08:17)
标签:

杂谈

http://mmbiz.qpic.cn/mmbiz/o10t3oIg7QNbOAUulzYDh1rjaCXroVIT6s5lfbLSKYOPe1darh3gwqbcia6iah92dRhhciaiaRlwSoRfS50UYXrMcQ/640?wxfmt=jpeg&tp=webp&wxfrom=5

导读

4月15日,由南方都市报重拳推出的“并读新闻”客户端正式发布, “并读新闻”不仅出现在《南方都市报》当天的头版,还出现在广州小蛮腰的最顶端。“并读新闻”对南都而言有何战略意义?为何不用报社原有采编人员?南都是否会因发展移动端而放弃纸媒?刺猬君专访南都报系总裁曹轲,为你独家揭秘!


刺猬公社出品,必属原创,严禁转载。

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采写 |张宇


由南方都市报推出的“并读新闻”客户端一上线便引发业界广泛关注,其宣传语“并读新闻·读赚天下”卖点十足。作为全球首家“读者获利”的新闻平台,“并读新闻”的定位是“有趣有用有钱赚”,将新闻嵌入社交场景,具有“阅读即享现金收益”等创新元素。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看新闻赚钱”只是噱头,无法成为核心竞争力,难助南都转型。刺猬君专访南都报系总裁曹轲,为大家答疑解惑。


刺猬公社=C

曹轲=K


全力以赴投入,不做报纸附属品


1、C:并读新闻从开发组建团队到上线只用了4个多月,效率如此高得益于哪些因素?


K:主要得益于对外合作,起点高,速度快。很多传统媒体人做产品时,无论是概念模型还是技术应用,往往选择从头做起,这种思路不太对,因为基础的技术其实已经很成熟了,没有必要重新研发。时间和精力不应该花在基础上,而应花在研发产品特色和改善用户体验上。在基础上努力寻求特色才能锦上添花。


2、C:据了解,并读新闻项目的团队是单独成立的,为什么没有采用南都内部的采编力量?


K:我们的报纸在做内容方面确实有优势,南都在报业时代做出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报道。但我担心这个会形成路径依赖,成为惯性思维,难以从做传统媒体的思维中跳出来。


关于“并读新闻”这个项目,在前期产品研发阶段,我们更多地是从市场层面寻求定位,用互联网思维来做,等到产品成熟以后,再把采编力量对接过去。


我们不希望“并读新闻”成为报纸的附属品,而是希望打造一个真正的互联网产品,所以从外部重新组建了团队。


3、C:南都会收缩对《南方都市报》这份报纸的投入,把资源转移到“并读新闻”项目上吗?


K:我们对“并读新闻”的投入一定是全力以赴的,但不会放弃《南方都市报》这份报纸,毕竟它在纸媒里还有庞大的市场,之前也是我们发展的重点。


目前南都的采编团队会面向报纸、网站、客户端三方并行服务,将三者打通。采编力量已经不属于报纸,我们把队伍拎出来,今年2月到3月对采编架构进行了重新调整,为后续客户端的发展做准备。以后会做到网站和移动端同步发稿,甚至会网络和移动端优先发稿。


我们以前做了很多新媒体的东西,但全都是作为报纸的附属品来延伸报纸,属于捎带着做或兼职性质,即使有好的点子也只能是过把瘾,永远都走不远,现在想转换思维,但并不表示放弃了报纸。


http://mmbiz.qpic.cn/mmbiz/o10t3oIg7QNbOAUulzYDh1rjaCXroVIT3ZmWxMLnbzg3zbSGYR9YRPZGbdadTqIlWPjBQPxjaseiaVQaTPfvQfQ/640?wxfmt=jpeg&tp=webp&wxfrom=5


集中力量,打造优质互联网产品


4、C:并读新闻对于南都转型而言意味着什么?有何战略意义?


K: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好的互联网产品,不要有太多报纸的老痕迹,可以用现有的报纸资源,但不能成为报纸的延伸部分。


南都这些年的转型和全国同行一样,遍地开花到处冒烟,过把瘾的东西太多。我们现在想把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集中力量做一两个有分量的产品。以前做的东西太多太散, 没能改变采编形态,没法变成很好的产品。


集中力量做优质产品是我们现在的发展方向,比如会有社区类产品或其他垂直领域的产品。


5、C:并读新闻通过热点分类加用户订阅的模式推送资讯,与现有的新闻客户端并无显著差异,特色在哪里?在大客户端当道的情况下,“并读新闻”如何脱颖而出?


K:“并读新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社交”与“分成”上。用户会受利益驱动进行分析评论,通过“并友”栏目可以让用户了解自己的朋友在关注什么,有一种强人际链的感觉。


至于内容模式方面,和现有的其他客户端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对社交强调多一些,读者获利比较有特色。


目前点击新闻的积分比较多,以后希望用户点击广告的分成更高,把广告中介去掉,实现用户和广告主的呼应。


6、C:并读新闻和目前已有的南都App是否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在二者未来发展方面有何打算?


K:南都做了好几十个微博、微信,也做了南都App,这算是锻炼我们团队互联网呈现方式的过程。在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直接从报纸上搬内容存在很多问题,记者给报纸写完稿子后,编辑再根据移动端特点改造稿子,这种做法是有问题的,不是互联网的形态,我们希望记者从开始采访就考虑到移动端,具体执行还在对接中。


南都App和微博微信算是中转站,我们不想把“并读新闻”纳入报纸的编辑体系。下一步会把南都App作为内部的二次平台来看待,毕竟把关、审核的流程这边会相对成熟些。


http://mmbiz.qpic.cn/mmbiz/o10t3oIg7QNbOAUulzYDh1rjaCXroVITfJvyPRib5PQkiblRhHBOCl2nhTicQTvp4vzibFRtQsSj6BeUEtREHgNqrA/640?wxfmt=jpeg&tp=webp&wxfrom=5


原有报纸组织架构成致命制约


7、C:并读新闻在特色介绍中称要依靠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强大的新闻采编团队,具体会如何利用集团内部的采编资源呢?会和采编人员的业绩及薪酬挂钩吗?


K:主要是靠集团内部采编团队提供原创内容,以后会逐渐纳入考评体系。原来的组织架构流程是为报纸准备的,这是对南都最致命的制约。


我们改变了内容生产流程,已经改成了一个统一地指挥平台,总编辑和编委会24小时值班,进行24小时发稿。统一地数字出版平台将内容收集起来后,再进行分发,移动媒体App有自己的编辑部,跟报纸会成为两个系列。


8、C:原创内容对并读新闻而言扮演怎样的角色?会占全部内容的多大比例?


K:国内新闻主要还是做聚合,起步阶段希望原创内容能够每天能推出600-1000条的量。但系统对用户进行分析后,会根据用户需求推送内容,即使后台的内容数量大,但呈现给用户的界面还是比较简洁的。


原创提供给并读新闻的不只是报纸上的内容,还有微博、微信里的一些栏目,包括南都App的即时消息也是原创。


9、C:当下各种新闻客户端都出现了内容大量同质化的问题,且一些内容比较低俗,并读新闻如何保障平台上的内容质量?


K:我们会在推送内容前会进行人工审核、筛选和编发,而不是简单地用机器抓取新闻推送给用户。


我们发现用户对信息量的需求并不是特别大,PC时代一味强调稿件的更新量要大,但在移动互联时代可能会有问题。后台数据要强大,但推送给用户的内容不一定多,而是要够精准,

前端呈现也要简洁、轻便。


http://mmbiz.qpic.cn/mmbiz/o10t3oIg7QNbOAUulzYDh1rjaCXroVIT0bEHT3Z9hhkCFmjAViaFjhvym5fdONk7qzw9iacQic6zGiaLQtnib9Dz64A/640?wxfmt=jpeg&tp=webp&wxfrom=5


开放合作,探索利益分配模式


10、C:并读新闻虽然针对年轻群体,但目标用户还是比较大众化,不打算走精英路线是吗?


K:我觉得不用刻意分区,很难用精英和草根来划分用户群体,优化推送的内容和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就可以成为对用户“合适”的产品。比如一个人收入低但就是喜欢喝茶而且很讲究,而另一个人虽然很有钱但就是喜欢打扑克,两者很难界定谁更精英,只能说哪一种东西对某个人更合适。


11、C:如何看待社交属性对于新闻资讯类App的意义?并读新闻的社交功能有哪些特色?


K:资讯类客户端纯粹地推送新闻的或像原来新闻网站那种模式是有缺陷的,不符合互联网思维。


社交功能在移动客户端的场景下更重要,阅读新闻可以成为一种社交方式和社交由头,人们借着新闻阅读来进行互动交流,或在圈子里进行分享。


社交不应该只是新闻的附属功能,我们希望用户能够更多地互动分享,用户重视的新闻可能不是专业人员认为的头条,每个人都可以基于自己的圈子和兴趣进行阅读和讨论。对于“并读新闻”而言,社交功能可能要重于新闻功能,我其实不太愿意强调它是一个新闻客户端,更愿意将“并读新闻”看做资讯客户端,只是大家习惯了这么叫。


12、C:并读新闻在介绍中称和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展开了资讯合作,合作形式有哪些?如何处理版权问题?如何进行利益分配?


K:具体的合作还还正在跟各家谈。和其他主流媒体合作的版权问题正在陆续谈,在报纸时代和PC时代,我们和很多媒体已经有过相应的协议与合作,现在继续延续就行了。


有同事提出不和其他网站进行合作,但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思维,我们还是合作为主,毕竟单打独斗和强调自家内容不像是用户思维。


我们会在转载和原创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至于利益分配,我们还在探索合适的模式。


http://mmbiz.qpic.cn/mmbiz/o10t3oIg7QNbOAUulzYDh1rjaCXroVITpPeHViaeIE7E5eCEygzpDlHcMC3B5hYYaQNCJ2Ht5oaibic2tnsLsVNKg/640?wxfmt=jpeg&tp=webp&wxfrom=5


分成激励,培养用户习惯


13、C:作为全球首家“读者获利”的新闻平台,并读新闻依靠“分成”来激励用户评论分享和点击广告等,但会出现很多“刷分党”灌水,比如评论里出现了各种“赞”和“求赞”,影响评论质量,进而影响用户体验,长远来看可能会丢掉核心用户,这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K:第一步还是希望大家养成分享和评论的习惯。至于评论质量,用户在朋友圈乱发内容肯定会引起朋友的反感,慢慢会有更好地评论出来,习惯养成后便会进行一些实在的分享。


另外,我们正在开发可供选择的模板式评论,比如编辑在制作内容时就做好提要导读、提供专业评论等方便选择的模板,供用户在转发时引用,也算是一个服务吧。


我们会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使想看内容的用户能够快捷方便地看到自己想要接收的内容,分成只是顺带的收益,用户该点击就点击,该评论就评论,该转发就转发,系统会自动统计收益,不需要用户专门完成一些动作来得到收益。


14、C:“并读新闻”来势汹汹,为何前期做了这么多推广活动?


这个时代,做产品一定要有足够的资源和资本进行推广,只有用户达到足够的量,产品发展才会越来越良性。比如用户朋友圈使用的人够多时,其感受到的价值和体验就会有所不同。我们也会根据用户需求改进,关起门来做产品总会担心有问题。


15、C:“并读新闻”以白领、学生等年轻人为主要目标用户,这个群体的购买力比较强,以后会在商业方面进行探索吗?


K:我们有一个积分兑换礼品的环节,以后可能会在这块探索电商模式,希望能打造一个产品链或是构建商业圈,实现“并读新闻”在生态链中的价值。媒体现在的东西太强调单个的产品,但想要做到极致,一定得和上下游产品链有更好的对接与合作,这样价值才更容易出来。“并读新闻”不想单纯地强调单个产品的广告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