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财国:我怎么让王石总转我的文章

(2014-12-16 13:29:38)
标签:

杂谈

导读

从彭博商业周刊做纸媒记者,到从事新媒体工作,《财经国家周刊》拓展运营总监王新一在刺猬公社的沙龙上分享了自己的经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日新月异的环境下,媒体如何跟上节奏,不断适应环境改变自己?除了微信,还有哪些新的渠道可以运用?听听王新一是怎么说的。


刺猬公社出品,必属原创,严禁转载。


刺猬公社第一期沙龙


演讲嘉宾:王新一 《财经国家周刊》拓展运营总监

录音整理:王海萍


今天我会少讲一点模式,因为我个人觉得每一个模式不管它成功还是失败,跟其开启的时间节点有非常大的关系,可能其他人成功的模式放到自己那儿,因为时间点不够,效果就会差很多。所以我着重讲一些更细化的运营方面的内容。


微博


1新媒体的核心是人



新媒体的核心是人,进一步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现在每一个人的微博、朋友圈事实上都是一个媒体,如果能把这些人聚拢起来,为你所用,那你这个媒体的力量就会更大一些。我们起初是从微博着手,一来是因为它还是一个时事热点讨论最热的平台;二来我们已有一个官方的微博,就可以通过这个微博联系多位名人,以群发的方式告诉他,我们现在开通微信了,你是不是要请关注一下。这样就能引来很多忠实的粉丝,让一个微信公号迅速度过起步阶段。


运营微博时,要真正去了解用户:你的受众群体是在早上、中午,还是晚上发微博,这个一定要清楚。比如说我去观察王石,他基本上都在凌晨零点到凌晨一点之间上微博。所以那会儿一定要给他来一条。如果他看了觉得比较有意思,就会转发,这就能扩大我们的影响力。而且久而久之,我们也基本上会有一个判断:大佬对哪种内容比较感兴趣,这个非常重要。


环球企业家当时就是这么做的,早晨徐小平,还有新东方的王江涛,他们都是7点左右发微博。


2新媒体要借势打势



当然,关注用户不是给用户当奴隶,不能他要什么你就给什么。因为时间一长,他可能就不拿你当回事了,说走就走。所以还是要有一些腔调,适当地迎合才是最好的。


比如说环球企业家,在阿里巴巴上市的时候,我发现加的二三百位企业家,他们都在微信上关注阿里这个事。那我们就反复做这个内容,让读者看了之后,对所有相关的东西都能了解到,并且理解。


也就是说,新媒体要借势打势,了解用户之后,要借助他们关注事件的力量提高影响力。因此环球企业家真正的崛起,是在阿里巴巴上市这一个事件上。所以我总觉得,符合趋势的项目和人才能成功,逆趋势而走我觉得不会有很好的结果。


3只有变才能不断吸引用户



微博和微信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几个固定栏目,这个固定栏目是不是一定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要不要改变?有些人说培养用户习惯,其实培养起来之后,过段时间他会烦。


所以我认为应该适时去调整,不要大动,整体风格不要变,但是细节一定要逐步进化。如果说你的微信,三个月之前和现在没有任何区别,我觉得肯定是要出问题的。从本质上来上讲,新媒体它的内核、精神是互联网的,互联网讲究一种进化。六年之前google的主页和现在相比,风格是一致的,但是细节变化很大,我觉得这是运营的一个核心问题。一定要在风格不变的过程中求变,只有变才能不断吸引用户,毕竟每个人都喜欢新鲜的东西。


雪球、知乎



社区是一个很重要的思路,不能扔。事实上,每个刊物都有好多有话语权、知道很多内幕的人,这些人可以在雪球或者知乎上注册,挂上这个媒体的名字,去回答一些问题、提出一些问题、发起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话题。我觉得这是一个能深入和用户交流、勾起用户去创造内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


美拍、微视


媒体人是瞭望者、观察者,我们应该看到更新更远的东西,不断去尝试。任何人都不能预测未来,有很多新的平台我们可以占领一下,如果说占得早可能一下就发展起来了。


美拍、微视这两个产品是可以有的。记者出去采访,如果拍一些有意思的事,而这种事又很难用文字呈现,把小视频发到网上,效果就会非常好。现在美拍这个平台上做得最好的是广州日报,他们每一条视频的点赞、回复数是非常高的,比微博都高多了。分享到朋友圈也比较多,我觉得这对一个品牌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


有些人说10秒有什么价值?举个例子,过年的时候,他们做了一个10秒钟教你包饺子的视频,其实就很有价值。那环球企业家或者财经国家周刊就可以10秒钟教你看懂财务报表、10秒钟教你看懂经济方面的东西,一目了然。转发到朋友圈,影响力也是非常可观的。


新闻客户端


虽然目前门户的状况不是很好,但我觉得能入驻还是要入驻。一方面能推动微信用户增长,还有一方面其实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阵地。在二线三线城市,用今日头条、搜狐客户端、新浪客户端的人是非常多的。


可能有人会和我说自身的定位不在这儿,但我觉得互联网强调平等,你需要接纳一切受众,可以定位高端,但不要排斥别人。


车载广播


我觉得这是未来的趋势,汽车肯定是越来越多,那汽车多了,堵车也就非常多。当我们堵在路上的时候,没法看杂志、看电视,也没法玩电脑,开着车玩智能手机也不太现实。所以这个空间如何去占领?能不能把很好的内容(来自facebook、腾讯等各个平台)转化成广播?在具体形式上不要特别严肃,要轻松。毕竟堵车嘛,本来人们心里就堵,那再弄那么严肃,谁还在听。


通过合作的其他方式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在发展新媒体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得放下架子多多与其他媒体、个人或企业合作。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纪录片



我到环球企业家之后,本来是想开启一个视频计划,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弄成,所以我就通过个人关系找了一个纪录片的导演,拍了《一个记者的一天》,展示了一个环球企业家的记者一天生活是怎样的,让大家更多地了解环球企业家。这就是一种合作——我没有能力或者说条件所限,做不了这事,那就看看能不能和别人一起做,双方提供各自拥有的资源,最终实现双赢。


2电视节目



这一块也可以有很多合作空间。拿财经类杂志来讲,现在的形势是创业潮,那不妨和电视节目合作。像环球企业家,已经和央视合作了一次,就是央视那个创业大赛,相当于前些年《赢在中国》这个系列延续下来的节目,叫《勇敢的心》。再比如说江西卫视有一档节目就是专门介绍杂志的,全国影响力还挺大的,叫《杂志天下》,和他们也有合作,由于它的收视率高,杂志的曝光率马上就提升了。


所以合作得好,媒体影响力提升,下一步盈利就是必然的。


3媒体同行、企业活动



如果说你的朋友在另外一家媒体,需要会议支持,不妨就和他合作一下。他在会场放上你的二维码,你帮他发一个信息。这样置换一下,都能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同理,媒体可以探访企业、或为企业拍摄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双方都能增加知名度。因为我觉得媒体的市场、内容、经营这三块很难完全脱离开,怎样让它们结合地更紧密、让内容更适合新媒体,是需要不断探索的。


H5页面、小游戏


H5页面适用于微信平台,能充分发挥朋友圈的作用。做得好的H5页面,传播和打开数量是非常高的,如果里面再加上关注链接,效果就更好了。小游戏这块也类似,我们也曾考虑开发一款适合商务人士玩的,便于大家在饭桌上增进感情的小游戏。这是个方向,未来可以多尝试。


没能到现场参加刺猬公社第一期沙龙的小伙伴不用太遗憾,刺猬君近期将举办第二次线下活动,敬请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