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刺猬公社出品,必属原创,严禁转载。
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采写 | 张宇 王倩
http://mmbiz.qpic.cn/mmbiz/o10t3oIg7QOstchlOicM6oTHrMjwdKjkvUalwpiazDETZM0Uoq2vHZXczFCoqKhZWWMV5vqvQb4KFx2cIZniblg5Q/640?tp=webp|
C=刺猬君
F=“沸腾”骚年
风险就像风,风大了戴个马甲也能吹跑
C:沸腾由新京报评论部出品,报社给予了怎样的支持呢?
(如资金、人员、奖励制度等等)算是报社在新媒体项目上的一种尝试吗?
F:报社对采编尝试新媒体一直点“赞”支持,有专人负责写稿和运营,资金和奖励是大大的有,具体有到啥程度?商业机密,呵呵。
C:评论部已经有一个官微公众号“新京报评论”,为什么还要专门成立“沸腾”呢?刺猬君发现“新京报评论”有一个栏目就叫做“沸腾”,两个公众号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F:微信公号“新京报评论”主要还是传播报纸内容。“沸腾”是完全为微信原创的,最初是在“新京报评论”下的一个栏目,现在独立了,慢慢长大以后,就会彻底“独立门户”了。
C:1号骚年,2号骚年的署名做法是为了规避风险还是纯粹好玩呢?或者是想对外展现“沸腾”的群体相?
F:风险就像风,风大了戴个马甲也能吹跑。这样署名是为了提醒骚年们——这是“沸腾”时间。
C:做公号很难,尤其是要原创内容,“沸腾”有专门的运营团队吗?人员压力大吗?
F:有几个骚年在做,不过这几个骚年也都还同时要给报纸供稿,偶尔还得值个夜。压力嘛,那是山大山大的啊!(请领导关注此问题,马上年底了,奖金的问题……)
目标用户有时候像找对象
C:发刊词称“这里发表的多是报纸上看不到的评论”,为何是“看不到的评论”呢?如何把握尺度?
F:看不到,是因为报纸上没有登,间或有一些无法登,报纸和网络受众不同嘛。至于尺度的问题,路是走出来的,鲁迅说的。
C:“沸腾”的具体定位是什么?目标用户群有哪些人?
F:我们希望关注有价值的事,然后有情趣地表达。目标用户群,其实有时候像找对象,一二三四标准列出来,最后追到手的完全不是那回事儿。所以,来的都是客。
C:运营“沸腾”希望达到怎样的效果呢?目前的运营状况如何?
F:最理想的效果当然是粉丝多多益善,每篇文章都能攻占你们的朋友圈。目前革命尚未成功,骚年正在努力。
C:目前有两个栏目——“沸腾”和“晚汇报”,为何有这样的设定呢?
F:一个主菜,一个配菜。都是为了让伙伴们坐在餐桌旁等饭时,能有几分钟美好的阅读体验,增加彼此谈资,你要借此炫耀一下“我知道今天世界都发生了什么事儿”,那也不赖。
形式可以新,内核必须旧
C:发刊词中提到,“我们似乎已经进入一个无段子不成文的时代”,“沸腾”会迎合受众的喜好吗?比如语言诙谐幽默,轻松易读。怎样理解“形式可以新,内核必须旧”?
F:说实话,骚年们真的特别想“迎合”受众,但不知道怎么迎合,也不知道受众是谁,所以只好做自己。“形式可以新,内核必须‘旧’”怎么理解?仔细看看发刊词,小伙伴们都能理解的,看好你们。
C:“资讯海洋一望无际,我们每天只取一瓢”,这一瓢的内容如何选择?评论内容有没有专门的偏向?
F:森林里树木万千,砍哪一颗,取决于手里拿什么斧子……不装了,我们想写啥就写啥,能写啥就写啥,唯一的判断标准是:能写出彩。
C:新媒体评论和传统媒体的写作风格和旨趣如何不同?
F:看几天报纸,再看几天沸腾,就会明白的。
C:“沸腾”相较于其他评论微信号最大的特色在哪里?比如和“团结湖参考”相比。
F:特色就是我们有骚年啊,哈哈。至于和“团结湖参考”比,最大的区别就是目前他们粉丝多,我们粉丝少,所以理论上,我们的进步空间很大……
欲知详情,请关注——
“沸腾”微信号:xjb-feiteng
“新京报评论”微信号:xjb-pl
附:沸腾发刊词
《沸腾吧,骚年!》
2014年10月22日
在这个“三人行,必有自媒体”的时代,新开一个微信公号,似乎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而别人“澎湃如昨”在前,我们“沸腾从今”在后,也难免招学步之讥。但除了“沸腾”,也没有想出更好的词来形容我们心中的热度。
于是我们沸腾,义无返顾。
按照当下写发刊词的新潮流,“我的朋友×××”该出场了。可惜我们交游不广,没有名号响亮的V可以拉来站台。再加上岁数有限,搜索枯肠也找不到深夜痛哭的经历,所以不配与你们谈人生。所以,我们还是继续谈沸腾吧。
“沸腾”由新京报评论出品,这里发表的多是报纸上看不到的评论。其实沸腾之水已在“新京报评论(微信号xjb-pl)”微信流淌了有些天,只是今天开始,他开始闯荡世界,自立门户了。
“沸腾”,在初中物理中的定义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两种相变方式之一,另一种是“蒸发”。那么问题来了,“沸腾”的姊妹账号“蒸发”何时开张?据消息人士透露,关注“沸腾”公号并连续转发100篇以上沸腾文章,将有机会获得“蒸发”的邀请码。
开玩笑啦。我相信,不需要忽悠,你们也会转发沸腾的。因为你们也有一颗沸腾的心!(听说吹捧读者可以涨粉,我试试,别当真。)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沸腾”都可能会被冠上“新评论”的标签。新评论是相对旧媒体评论而言,什么是新?什么是旧?有人会以为,写在纸上的是旧,发在网上的是新。但这只是表面,据我观察,当下的新媒体评论与传统评论的写作风格和旨趣都大相径庭。
概言之,传统评论讲究的是“泪流满面”,新评论讲究的是说学逗唱。传统评论人的词典里写的是“民主”“法治”“权利”“自由”,新媒体评论词典写的是“累觉不爱小鲜肉,男神女神呵呵后。沙发板凳打酱油,土豪我们做朋友……”
我们似乎已经进入一个无段子不成文的时代。对这个时代,有人说不要辜负,有人真的杀了姑父。但我们认为,形式可以新,内核必须“旧”。段子可以有,网络用语可以有,节操不能没有,关怀不能没有,责任不能没有。说到这里,我的眼睛不禁潮湿起来。别多想,我不是暖男。
在理想逐渐变成幌子的时代,我们不愿空谈理想。在资本的大腿越来越粗壮的时代,我们只愿抱住自己。烧锅炉的只需要把水烧开,世界就会更美好一点。资讯海洋一望无际,我们每天只取一瓢,静心烧至滚烫。至于你是拿它泡茶还是吃药,悉听尊便。
有大师说过,少年骚,则中国骚,少年沸腾,则中国沸腾!沸腾吧,骚年!
http://mmbiz.qpic.cn/mmbiz/o10t3oIg7QOstchlOicM6oTHrMjwdKjkvibz8zCU56F24KsJRfbUoSQtWDmefiaRYXWT9cgqOtepAJ3CaynnQNsaw/640?tp=webp|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