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动”起来<br>——我这样教语文
2023-03-11 18:48:15
一堂语文课,是由教师和学生相互交往构成的。我们观察一堂语文课,既可以从“教的活动”来观察,也可以从“学的活动”来观察。“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是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活动。
在《阅读教学设计》要诀这本书中提到一堂语文课的四个标准,其中的“较高标准”是这样表述的:“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
教师在备课、在教学设计时所确定的内容,要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充分地加以体现。通常情况下,我们评价一节优秀的课时,会说:“这节课教学重难点突出。”这一点也是刚入职教师不好把握的教学技能。
我们发现:在听一些老师上课时,有的教学难点在课堂上还没有占五分钟时间。那么这样的课堂剩下的时间都在教什么?非教学重难点吗?所以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教学重难点突出的。就好像是做文章,围绕中心在写。
那么一堂好的语文课中,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和突出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教给学生呢?书中提到的传授、问答、讨论等。记得我上学期教的一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之前的名字叫《我们的民族小学》,后来改名为《大青树下的小学》。文章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教学重难点是: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边读边想象画面,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抓住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带学生感受到这篇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在初读课文环节,就引导学生读准词语,把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找出来。说说自己为什么觉得有新鲜感。
在教学中,我们出示这几个民族的图片,简要介绍这几个民族的服饰特征。借助图片,理解“坪坝”“鲜艳”“凤尾竹”“洁白”。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问学生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小学周围的环境十分安静,课堂非常精彩,同学们学习很认真。)就像书中提到的那样,阅读是对某一种特定体式和特定文本的理解、解释、体验、感受。阅读是一种文本思维,阅读能力是具体的。“阅读能力”约等于“阅读取向”+“阅读方法”。
课堂如何“活”起来,就是要学生多多参与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能就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理解、反馈、讨论。就像《大青树下的小学》这一课需要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具有的阅读能力,阅读这篇文章,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语文课,需要用阅读课来教学生阅读,是因为学生的理解需要提升,感受有待丰富。学生能在活动中理解文本的意思。
让学生“动”起来<br>——我这样教语文
一堂语文课,是由教师和学生相互交往构成的。我们观察一堂语文课,既可以从“教的活动”来观察,也可以从“学的活动”来观察。“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是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活动。
在《阅读教学设计》要诀这本书中提到一堂语文课的四个标准,其中的“较高标准”是这样表述的:“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
教师在备课、在教学设计时所确定的内容,要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充分地加以体现。通常情况下,我们评价一节优秀的课时,会说:“这节课教学重难点突出。”这一点也是刚入职教师不好把握的教学技能。
我们发现:在听一些老师上课时,有的教学难点在课堂上还没有占五分钟时间。那么这样的课堂剩下的时间都在教什么?非教学重难点吗?所以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教学重难点突出的。就好像是做文章,围绕中心在写。
那么一堂好的语文课中,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和突出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教给学生呢?书中提到的传授、问答、讨论等。记得我上学期教的一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之前的名字叫《我们的民族小学》,后来改名为《大青树下的小学》。文章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教学重难点是: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边读边想象画面,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抓住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带学生感受到这篇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在初读课文环节,就引导学生读准词语,把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找出来。说说自己为什么觉得有新鲜感。
在教学中,我们出示这几个民族的图片,简要介绍这几个民族的服饰特征。借助图片,理解“坪坝”“鲜艳”“凤尾竹”“洁白”。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问学生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小学周围的环境十分安静,课堂非常精彩,同学们学习很认真。)就像书中提到的那样,阅读是对某一种特定体式和特定文本的理解、解释、体验、感受。阅读是一种文本思维,阅读能力是具体的。“阅读能力”约等于“阅读取向”+“阅读方法”。
课堂如何“活”起来,就是要学生多多参与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能就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理解、反馈、讨论。就像《大青树下的小学》这一课需要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具有的阅读能力,阅读这篇文章,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语文课,需要用阅读课来教学生阅读,是因为学生的理解需要提升,感受有待丰富。学生能在活动中理解文本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