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2023-03-04 16:46:57

  谈起古诗教学,我觉得自己和古诗教学还蛮有缘的。2010年,我第一次在工作单位上校际语文公开课,选择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山行》。当时,我是按照学校教务行事历上的时间节点上的,那个时间段我正好上到这一课。没有公开课教学经验的我,傻傻地认为公开课以行事历的时间安排为准,还觉得自己能把古诗的意思解释清楚就可以了。

  上完公开课,学校的一位老教师告诉我,古诗不好上,没有阅读课好上。听了这话,我也能感觉到自己的公开课上得不够好。后面的职业生涯中,再上公开课,我没有选择过古诗。

 去年,我来到新单位,开学不到一周,年级组长就通知我上公开课,这次是必须上古诗。因为新单位的教研要求是:一个年级一个类别。正好,三年级是古诗教学。和我同课异构的老师比我早一年到这个学校,她主动邀请我去商量选择古诗。

  和她商量的过程中,她觉得《赠刘景文》不好上,选择了《夜书所见》,我觉得《山行》的古字“坐”是“因为”的意思,学生不好理解,与现代文差别太大。心想《夜书所见》都能被选进教材,也差不到哪里去。不曾想,这首古诗并不好上。在教学设计上,不知道如何下手,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设定,让我头疼。诗中的这种思乡之情,要怎么引导学生感受出来。

  我请工作室的同仁们帮忙,她们热情地给我指点。提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设计的建议。他们告诉我,一般情况下古诗教学分为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后来,我就这样设计了这一堂公开课:

一.谈话导入解诗题 知诗人

   1.出示话题:“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相机屏幕展示“秋日枫叶”图和“橙黄橘绿”图,因此引入诗人叶绍翁心中的秋天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2.出示课题,请学生读课题,书空课题。

3.相机解题。

二.初读古诗 整体感知

 1.为了帮助学生读准诗句,我首先播放古诗录音,请学生认真听,为后面的自主读诗句做准备。

2.为了解决多音字“挑”这个知识点,我设计了组词,请学生给两个读音组词,达到辨识的效果。

3.借助图片和注释理解“促织”。

4..请学生按照老师划的节奏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 理解诗意

   1.请学生按照老师划的节奏再读古诗,这一次,我加入了音乐,请学生们能从配乐中感受到古诗前两句的萧瑟和凄凉的感觉。

 2.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请学生们在读中感悟。然后我利用“学习小贴士”请学生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发现的。学生们能从诗句中找到答案。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诗句。

四.品读诗句 悟诗情

   1.在品读环节,我把1.2句放在一起,抓住“萧萧”“寒”“客”,通过教师引读,帮学生理解秋夜萧瑟,诗人孤寂的心。借助注释、插图和联系生活、想象等方法,让学生理解难点词语。从而感受到诗人的孤寂。

2.3.4句的理解上,我抓住了“明”这个字,让学生感受到温暖的字,和前两句中的“寒”字对应,让学生感受到诗人从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3.品读完全诗,请学生配乐朗读全诗。请学生根据图片诵读全诗。

五.拓展延伸

  请学生说说自己以前学过的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古诗。

六.布置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所以最后的作业设计我选择的是搜集描写秋天的词语、句子、片断或诗句。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思路清晰。能按照教学设计把流程呈现出来。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能根据老师的提问理解诗意。但是不足之处是,我课堂上的一些语言不太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教师讲授的有点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较少。

其次,而且那个年代的思乡之情,现在的学生很难体会到。我在引导方面,显得很欠缺。而且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在这节课没有完全实现。学生在悟诗情环节,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所以,这是我要反思的地方。如果老师在文字中加入不了感情,那么如何渲染那种气氛,又如何让学生感动呢?

最后,我的评价语较单一,都是“鼓掌”“点赞”,没有针对性,没有感情化的那种评价,给学生鼓励,同时也能积极地引导学生走近古诗要表达的感情中。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