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考研题库

(2020-03-12 18:29:01)
标签:

教育

分类: 考研专业课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睿琪学习网提供免费下载试看:http://jiac.100xuexi.com/Ebook/965623.html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四、论述分析题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章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第2章 学生心理发展

 第3章 学生个体差异

 第4章 学习心理导论

 第5章 行为学习理论

 第6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7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8章 学习动机

 第9章 知识的学习

 第10章 技能的学习

 第11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第12章 学习策略

 第13章 品德的形成

 第14章 教学设计

 第15章 课堂管理

 第16章 学习评定

 第17章 教师心理

本书是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的学习辅导配套题库,包括考研真题精选和章节题库两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精选考研真题,按题型排列,每道真题均提供答案和解析。考生可以通过真题部分的练习来熟悉考研真题的特点,并测试自己的水平。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结合国内多所知名院校的考研真题和考查重点,根据该教材的章目进行编排,精选典型习题并提供详细答案解析,供考生强化练习。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学习笔记
https://g.100xuexi.com/images/blank.gif

 

二、学习的分类体系

    (一)加涅的学习分类

    按学习水平分:

    1.信号学习

    外界出现一个信号,然后做出一个反映时间久了就会对一个固定的反映。

    2.刺激-反映学习(S-R 的学习)

    3.连锁学习

    就把前面的刺激反映,本来只有一个刺激,一个反映就串起来串成一连串,然后比较复杂。

    4.语言联想学习

    其实也是刺激反映,只不过对你的刺激不是图象,也不是事物而是语言。

    5.辨别学习

    对多种刺激有很多吸引发生的时候对他做出的不同的反映。

    6.概念学习

    7.规则的学习

    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概念构成了一个规则。

    8.解决问题的学习

    按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   

2.智慧技能的学习   

3.认知策略的学习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4.态度的学习

    5.运动技能的学习

    (二)布鲁姆的学习分类

    1.认知

     知识:对知识的简单回忆     理解:能解释所学的知识

     应用: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概念和规则     分析:区别和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

     综合:把思想重新综合为一种新的完整的思想,产生新的结构

     评价:根据内部的证据或外部的标准作出判断

    2.情感

    3.动作技能

    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是接受还是发现,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即机械的和有意义的。    

    四、国内学者的分类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学习(含智力智能)    3.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

第二节  学习的联结理论

  一、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提出者:巴甫洛夫

    定义:所谓经典条件反射,就是一种刺激替代过程,即由一个新的,中性的刺激(称为条件刺激,CS)替代了原先自然引发反应的无条件刺激(UCS)。由于条件刺激(CS)引发的反应,就称为条件反应。

五条规律:习得律,消退律,泛化律,分化律,高级条件作用律

    实验: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

     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 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 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条件反射的情境涉及四个事项,两个属于刺激,两个属于机体的反应。一个是中性刺激,它在条 件反射形成之前,并不引起预期的.需要学习的反应。这是条件刺激(CS),第二个刺激是无条件刺激(UCS)。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就能引起预期的反应。 对于无条件刺激的唾液分泌反应,叫做无条件反应(UCR)。由于条件反射的结果而开始发生的反应叫做条件反应(CR)。当两个刺激紧接着(在空间和时间上 相近),反复地出现,就形成条件反射。

    主要规律:

    1)习得、强化、消退

    有机体对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的 获得阶段称为条件反射的习得阶段。这阶段必须将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同时或近于同时地多次呈现,才能建立这种联系,这就是条件反射的习得。这种条件刺激与 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就称为强化,强化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如果反应行为得不到无条件刺激的强化,即使重复条件刺激,有机体原先建立起条件 反射也将会减弱并且消失,这称之为条件反射的消退。

  2)泛化

    指条件反射一旦建立,那些与原来刺激相似的新刺激也可能唤起反应,这称之为条件反射的泛化。

    3)分化(辨别)

    分化是与泛化互补的过程。是对刺激的差异的不同反应,即只对特定刺激给予强化,而对引起条件反射泛化的类似刺激不予强化,这样,条件反射就可得到分化,类似的不相同的刺激就可以得到辨别。

    4)高级条件作用

    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外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叫做高级条件作用。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是美国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的基础的人。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除了出生时具有的几种反射和情绪反应以外,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 S-R 联结)而形成。

试读(部分内容)
https://g.100xuexi.com/images/blank.gif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方面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关键期,这表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统考2019年研]

A.差异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关键期是指对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的发展最敏感的时期或者做准备的时期。不同时期的关键期体现了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即人的身心发展并不总是匀速直线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如个体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发展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出现在青春发育期。

2小组合作学习不同于能力分组教学,它推崇不同背景、能力及倾向的学生共同学习。为其提供有力支持的理论是(  )。[统考2019年研]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是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关注学习和知识建构背后的社会文化机制,认为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的,社会文化互动更加重要,知识的建构过程常常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3根据问题的构成要素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属于(  )。[统考2019年研]

A.结构不良问题

B.结构良好问题

C.一般性问题

D.认知性问题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按照问题的组织程度,问题可以分为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结构良好的问题具有明确的目标、条件和解答的问题。结构不良的问题则没有明确的目标、条件和解答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属于结构不良问题。

4谢老师在班会上问学生:有个同学在上课时对老师说了不敬的话,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学生们自由发言,说出了各种可能的师生互动方案。谢老师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表演其中一种方案,全班学生边看边评议各组演的像不像。谢老师这一做法属于(  )。[统考2019年研]

A.认知发展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体谅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欧美流行的一种德育模式,其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麦克菲尔。这是一种从情感入手的德育模式,从实证研究出发,建立起关心他人,发展利他主义观念。体谅模式的实施方式包括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大家提出的行动方针进行讨论或角色扮演。

5在学习某一技能几次都失败后,最容易放弃这一学习任务的是(  )。[统考2019年研]

A.具有掌握目标取向的学生

B.具有表现目标取向的学生

C.具有趋于成功目标取向的学生

D.具有逃避失败目标取向的学生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具有掌握目标取向的学生持能力增长观,关注是否能掌握任务,而不是和他人相比。具有表现目标取向的学生持能力实体观,关注能否向其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看重他人对自身的评价。具有趋于成功目标取向的学生关注如何获得成功。具有逃避失败目标取向的学生关注如何避免失败,在屡次失败的情况下,持这种取向的学生最容易放弃学习任务。

6教育工作需要循序渐进,主要依据的是儿童身心发展的(  )。[统考2018年研]

A.差异性和阶段性

B.差异性和顺序性

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

D.阶段性和顺序性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有:阶段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指出,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身心特点,教育要遵照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依据儿童的身心特点进行适当调整。顺序性。儿童的发展总体来讲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教育中要做到不“凌节而施”,教育就应当遵循儿童发展之自然。不平衡性。不同的儿童的发展在总体一致的基础上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同一儿童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个体差异性。每个儿童都有各自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教育者必须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综上,循序渐进是依据顺序性和阶段性,这二者都说明教育发展有其内在的顺序,教育工作不可以逾越这个顺序,因此答案选D。

7近代以来,我们坚持班级授课制的同时,还有其他有优越性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  )。[统考2018年研]

A.分层教学、个别教学、小队教学

B.个别教学、小队教学、小组教学

C.分层教学、个别教学、小组教学

D.小队教学、分层教学、小组教学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个别教学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对教学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各个环节进行重新组织和调整。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队教学,又称协作教学。由教师、实习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组成教学小队集体研究并编订教学工作计划,分工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和评价教学效果的组织形式。在我们新型教学组织形式中,分层、个别、小组都是常见的有优越性的教学组织形式,并不包括小队教学,因此答案选C。

本资料由睿琪学习网倾力打造,专注于考研和考证辅导!

睿琪学习网http://jiac.100xuexi.com/

联系电话:15983002071张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