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花钱捞人”都是骗局
(2016-04-20 18:21:11)
(4月19日《彭城晚报》)
有人说,不是骗子技术高明,而是骗子太少了,少到了不够用的程度。的确,有的时候,不是骗子太高明,而是被骗的人太天真了。就像这种“捞人骗局”一样,是年年发生,是各地都有发生。官员落马了,官员夫人花钱捞人被骗。商人被查了,商人妻子花钱捞人也被骗了。那么,为何总是有人受骗,却偏偏有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他们有钱任性还是因为什么?
其实,“捞人骗局”的背后,有着深厚的社会土壤。
花钱捞人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在这个社会上,多少人花钱捞人已经成功了。该入狱的被放过了,该坐牢的被保释了,该判刑10年的判了5年,该把牢底坐穿的,竟然几年就出来了。花了钱的,可以在监狱里肉山酒海,有的时候还能弄个小姐“性福一把”。没花钱的,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可以说,“捞人骗局”是在这种“花钱能捞人”的社会土壤里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
是的,很多被骗者,也知道花钱捞人是有风险的。比如,有的人会收钱不办事。比如,还有很多以此为载体的骗子。可是,在一些人看来,虽然存在风险也是值得一试的。毕竟他们不希望自己的亲人在监狱里生活,不希望看到他们的人生因此而改变。违法乱纪、坑蒙拐骗的人理应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可是,当花钱可以捞人的时候,当很多人都捞人成功的时候,就让大家看到是有这条路子可走的了。
捞人落入骗局的事情很多,为何还是有人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道理是多么的简单,就是这种捞人成功的案例,激发着他们的斗志如何终结“捞人骗局”?最直接的办法,当然是由警方打击这些嚣张的骗子了,即使他们逃到天涯海角,也不能放过。只有打击严厉了,才能让骗子不再嚣张,长点记性。但是,打击骗子并非是唯一的路径。我们还需要换一个思路来治理这种现象。
这需要打消人们“不妨一试”的侥幸心理。要让他们知道花钱捞人是行不通的。这牵涉的就是司法的透明度了,让案件的办理不因为当事人的身份不同而不同,无论是有钱人还是有权人都和百姓一视同仁,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法律的威严。这还需要严厉打击权利腐败,没有花钱消灾的成功捞人,何来有人相信骗子的悲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