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1日,江苏徐州铜山新区北京路二堡附近路段,一位“环卫奶奶”坐睡的照片,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出后,引起网友的关注。照片中,身着橙色工作服的环卫老人,坐在一辆电动三轮车上熟睡。有网友看到照片后心酸地表示:看着就心疼。更多的网友则呼吁:让我们自觉行动起来,少丢垃圾!记者找到了这位“环卫奶奶”,她是来自沛县五段镇的一位农家妇女。
(2月25日《都市晨报》
“环卫奶奶”成了新的网红。“环卫奶奶”成为新网红的背后,是有着文明元素的。这说明我们的网友是温情的,这说明我们的社会是温暖的,这说明我们的人心是善良的。大家寻找“环卫奶奶”的背后,实际上是对正能量的传播。一如网友纷纷呼吁用减少垃圾丢弃的行动关爱“环卫奶奶”,这就是人性的美好。
不过,是不是也该思考另外的问题:为何满大街都是“环卫奶奶”、“环卫爷爷”,却很少看到“环卫哥哥”、“环卫姐姐”?的确,“环卫奶奶”、“环卫爷爷”通过自己的汗水实现了“奉献余热”。可是,这些都60多岁以上的老人,在人生的暮年,不更该去享受幸福的夕阳红吗?不更该去“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吗?一个家住沛县的老人,却需要跑到异地他乡的铜山扫大街,难道能仅仅用“家里并不困难”纾解吗?
围绕着环卫工人的新闻就一直没有断过。有的在路上出车祸了,有的晕倒在路边了,有的突发心脏病死亡了,有
的还根本就拿不到看病的费用,甚至拿不到死亡赔偿。这些事件的发生,确实是因为道路上工作本来就是危险的。可是,这难道和环卫工的年龄层面就一点关系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行动能力在降低,老人眼睛花了,耳朵聋了,行动迟缓了,他们应对突发危险的能力没有了。满大街都是“环卫奶奶”和“环卫爷爷”也是一种危险的因素。
再也没有这样一个只有老头和老太才愿意从事的行业了。其实,我们更需要的是能依靠制度的变革,让大街上出现“环卫姐姐”、“环卫哥哥”。问题是,这个行业似乎就只是属于老人的,是不属于年轻人的。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何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道理是多么的简单,这个行业是辛苦的,是钱少的,是被瞧不起的。当殴打环卫工人,欺负环卫工人,往环卫工人身上泼大便、丢果皮都不能被法律严惩的时候,这个行业注定不会成为年轻人的选择。
而实际上,这个行业也是不适合老人的,因为环卫工作是个体力活,在大街上工作还需要的是反应灵活。这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参与。我们应该提高环卫工人的待遇,让付出的人能有正比的收获。我们应该让环卫工人也拥有正规编制,让他们也能享受法律规定的各种劳动保障制度。我们更应该让环卫工作实现科技化,不再是最苦最累的活儿。我们要让环卫工作也是体面的工作、尊严的工作,吸引更多群体从事环卫工作。
为何满大街都是“环卫奶奶”?我们何时才能看到“环卫姐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