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到家门口的公交站牌画出的是群众路线
(2014-09-17 07:36:20)扛到家门口的公交站牌画出的是群众路线
(7月30日《大河报》)
为了自己乘车方便,圪垱村的村民竟然把好好的公交站牌拔出来,扛到了自己村的村口,这样的举动显然是荒唐的。岂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及其他村庄村民的利益?这不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私心杂念造成的吗?但是,如果你仔细想想,这样的举动是不是也是对公共出行服务的诉求?
当然,这个公交站牌放在这个地方,这里的村民乘车是方便的,但是圪垱村的村民乘车就是不方便的。300米真的不远。但是,300米的远近,还要结合环境和条件来看。如果是晴天的时候自然没有问题,如果是下雨天,300米似乎就远了点。如果是手中空空乘车也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是抱着孩子外出,如果是扛着玉米外出,如果是扛着被褥打工去,就显然是有点麻烦的。
对于公交公司而言,少了一个候车点的站牌没有多大损失。他们解决的办法也会很简单:一是,把300米外的站牌再移植过来;二是,干脆不要了,再制作一个新的站牌安装上;三是,有没有站牌公交司机也是明白人,他不会看站牌在300米之外,就死板的把车停在300米之外的地方,他会“等你在老地方”;四是,可以选择报警,让抗走站牌的人受到惩罚,让他们乖乖的把站牌再扛回来。
可是,在笔者看来,这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都不是上上策,而是下下策。解决诉求才是最好的上上策。对于原来固有的一处候车点,公交公司不妨再做一个崭新的站牌安装上,让靠近这个站牌的两个村的村民依然在这里乘车。而对于被村民“扛到家门口”的站牌,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拔掉,而是叫来施工人员,帮助他们牢靠的安装好,就让圪垱村的村民在那里等车,让这个被抗走的站牌成为一个真正的站牌。
现在,我们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为了为老百姓搞好服务,还经常要下乡调研,问问百姓的需求,听听他们的想法,以便更好的为他们服务。这个被“扛到家门口”的站牌不就是最好的诉求吗?不就是最好的群众路线吗?
村民“把站牌扛到家门口”不是一件文明的事情。但是,同样一件事情会有着诸多的解读,就看我们的公职人员从哪个角度去看问题了。如果你从违法的角度去看问题,可以选择报警,让这些村民咎由自取。如果你从服务的角度看问题,可以选择满足要求,让这些村民光明正大的少走300米。
但愿,咱们的公交公司能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把公交车开到人家的家门口,路程不便可以调整线路,车辆不够可以增加车辆,总之小小的公交车更应该奔跑在群众路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