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53种无需输液疾病名单”成废纸
(2014-09-17 07:33:52)别让“53种无需输液疾病名单”成废纸
为什么要梳理出53种不需要输液的常见病?安徽卫计委的说法是:患病初期就输液有一定风险。对于这样的说法专家是认同的,医生是认同的,就连很多患者也是认同的。这样看来,安徽省公布“53种无需输液疾病名单”是工作的积极作为。但是,如何不让其仅仅是一张通知,落实才是关键。在笔者看来,这前提是治疗好我们的“社会病”。
首先,要治疗医院的考核病。对于医生来说,他们也未必就不知道这53种常见病是不需要输液的。只是,他们也需要工资养家糊口。而有哪一家医院,不会将医生的收入和接诊的患者数量挂钩?不会和创造的效益挂钩?这种唯利是图的考核机制,才是导致乱开药、乱检查、乱输液的罪魁祸首。如果说,我们在推行“53种无需输液疾病名单”的同时,不摘下挂在医院大楼上的“庆祝本院病人超三万”的条幅,不去解决这种固有的考核模式,在利益的侵扰之下,这只会是形同虚设的一张废纸而已。
其次,要治疗厂家的推销病。医生们之所以给患者乱输液,也是和医药厂家的“鼓励”有关系的。很多厂家在销售产品的时候,走的不是正规渠道,而是找医生、找院长,给他们许诺很多好处。甚至有的时候一个价格100元的药剂,给医生的提成就是30多元。医生也是人,医生也有私心杂念。在这种情况之下,试问有多少医生可以经受住利益的诱惑呢?对于这样的医生我们需要查处,对于这样的厂家我们更需要查处。笔者建议我们的药品集中采购环节需要多做些事情。当我们的药品采购环节是没有利益交换的时候,当药品的采购坚守的底线是治疗效果的时候,还会有厂家给提成吗?
其三,要治疗市民的盲目病。应该说“吊瓶丛林”的出现,责任不在一方。医院有责任、医生有责任,患者自己就没有责任了吗?孩子刚刚发热,我们就抱着去找医生,自己刚刚感冒就去挂吊水。前几天,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市民带着女儿去医院看病,仅仅是感冒,遇到的是一位好医生,医生没有给孩子输液,而患者家属强烈要求输液。最后,患者家属竟然连扇医生几个大耳光,并且去投诉。这需要卫生部门做好宣传工作,让普通市民也多掌握一些卫生知识,让他们知道如何用物理疗法治疗发热等等常见病。
胡乱输液的危害是巨大的,这种危害不仅仅是对身体的,更是对药品研制的。一个药品的更新换代需要10多年,当我们的输液是慌乱的时候,到真正需要救命的时候,那就只能依靠神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