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操与邺城王都

(2022-10-22 20:30:43)


邺城,因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攻守皆宜的战略要地,使之成了三国时期群雄争夺的核心地区。

东汉中平元年,董卓进入京师洛阳,控制了天子,公元189年,董卓任命韩馥为冀州牧,以邺城作为中心。

出身四世三公世家的袁绍,相中了邺城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这里土地肥沃,天然粮仓,地势上控南扼北,易守难攻,足以拒敌的战略价值。左思《三都赋》载:“尔其疆域,则旁极齐秦,结凑冀道。开胸殷卫,跨蹑燕赵。”公元191年,兵强马壮袁绍的就把冀州得到手,成为邺城的新主人,经营冀州,称霸河北,但盛极一时。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公元204年,曹操攻占邺城后。面对天下大乱,曹操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平定中原;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最后统一了北方。

曹操功绩卓著,这时他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贸然称帝,他有自己的顾虑,手下有许多拥护汉室重臣,称帝很难得人心,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还留个乱臣贼子的历史骂名。因此就以经略之才,循序渐进,进行统筹王位布局。

首先,曹操选择了邺城成为大本营,培植势力,颇具匠心规划设计王都,甚至“无不为之法则,皆尽其意”,并开始大规模营建。让“城”与“市”结合,有明显的中轴对称线,形成市南宫北、宫民不参的棋盘式规划格局,使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严格分开的城市建设全新规制,开创古代城市建设的里程碑。

史料记载,曹魏邺城共有七座城门。其南面有三座城门:中间为中阳门,东有广阳门西有凤阳门。城东为建春门,城西为金明门。连接建春门和金明门的是条宽约13的的东西大道,将邺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半部主要是宫城,集中建设有宫殿、衙署、铜爵园等建筑;南部分布有官署和里坊,有长寿里、永平里、思忠里等。文昌殿位于全城的北部,其南有端门、止车门和中阳门分布在条直线上,成为城市的南北中轴线,将邺城分为东西两部分。

曹操居邺后,实行屯田制,开垦荒地,制定法律,一改土地世袭制为均田制,严禁贵族豪强兼并。《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 “九月,令曰:‘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租赋!’重豪强兼并之法,百姓喜悦。”并下令安民,整顿邺城,检得邺城户籍人口30万人,并同意一些部将的家族迁居这里,以充实户籍。部将李典曾参加了围攻邺城,邺定后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因功迁捕虏将军,封都亭候,李典宗族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他自请愿徙诸魏郡。臧霸庆贺消灭袁氏势力的宴会上,也要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的家属迁至邺城,提出充实城郭的建议,于是大量的文臣武将的家属迁居邺城。四方百姓为躲避战乱,也都纷纷寓居这里。《魏都赋》云:“其闾阎长寿、吉阳、永平、思忠,亦有戚里,填宫之东。邺城安居乐业,商旅往来,“真定之梨,故安之栗。醇酎中山,流湎千日。淇洹之笋,信都之枣,雍丘之粱,清流之稻”,一如左思《魏都赋》所载,市场上可以买到各地的特产,给这个重镇重新带来了繁荣的景象。

强化邺城本身的城市功能,兴修水利。改善邺城与外界的交通联系。《水经注》云:“魏武引漳水入铜雀台,下伏流入城,谓之长明沟。”曹操开挖了“长明沟”,引漳水从城西向东流入,经暗道流经铜雀台下,横穿而出向东注入洹水,使城内采水极大便利。并凿渠引漳水入白沟,通黄河水运,开辟邺城通向白沟的水上运道,形成了以邺城为中心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有效控制中原

曹操踌躇满志,雄心万丈,准备向南进兵,征讨东吴,最后统一南方为了让自己的形势转危为安,公元208年,曹操废太尉、司徒、司空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担任汉朝的丞相,对东汉朝廷权力达到有效控制。曹操也害怕汉贼的骂名背负在自己的身上,所以用这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微妙方式,将自己的政治意图宣示出去。曹操谋深虑远,费尽周章造池,筑铜爵因为在古代只有帝王才九鼎三台,曹操这种行为或是向天下宣示自己的霸业和实际上的天子地位。

开挖玄武池毕竟也是曹操营建邺城的其中一环且意义非凡,公元208年正月,在邺城西北开凿玄武陂,以训练水师为名。用“玄武”神明的力量。玄武,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灵之一,是一个由龟和蛇组成的神兽,同青龙、白虎、朱雀一起组成了风水中的四象,分别代表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曹操在邺城训练水军,开凿玄武陂作用不是很大离邺城附近的黄河黎阳津的100多里没有必要建,出于自己的政治目的,最终还是选择在邺城挖池,利用开凿陂池大量堆积如山池土,筑铜爵台。修筑高台象征着权威,是统治者用来消遣娱乐和求神遇仙的。

在古神话中,人们认为天地上下可通,而高台就是能使天和地互通往来的天梯, 皇帝是上天承认的真龙天子,站高台上与上天对话,奉行天命。高台象征着权威,是皇帝的一项特权。

《五经异义》载:天子有三台:灵台,以观天文;时台,以观四时,施化;囿台,以观鸟兽鱼鳖。诸侯卑,不得观天文,无灵台;但有时台、囿台也。

古代筑造三台是天子的特权,高台并不是说修就能修的,诸侯即便再想修,最多只能修两座,绝对不可以越过天子。

曹操身为丞相的权力再大,仅是侯爵,偏偏就在210年修起一座恢弘高台,在其上建起华美宫室,自然不是为了庆祝入驻邺城,其中深意,不能不让人看个清楚明白建高耸的铜雀台,这种不动声色告诉于世

曹植《登台赋》曰:父亲辅佐皇家,惠泽远扬,如此伟绩,无量功勋,定然是同天地之宏大,齐日月之辉光。印证了曹操的政治意图。

213年,曹操受封魏王,“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

216年,曹操进位魏王后,所置礼乐规章与天子无异,政治地位的变化,用铜雀代表朱雀,铜雀也代替了铜爵,铜爵台变成了铜雀台,从此铜雀台闻名于世。随后的建安十八年,十九年又相继建造了金虎台和冰井台,称邺三台”。三座台榭不仅是军事防御之要,也是邺下文人宴饮赋诗之地,还是储藏冰块、煤炭、食盐和粮食的重要场所。

三座高台的注视下,戎马一生的曹操,登上了人生的巅峰。邺城成为了的大本营,是曹家的国都。三台修建完成,其代汉而立,自为天子之心明矣。

在邺城要图天下,颁布求贤令“实行不讲门第,不拘品行,“唯才是举”,广招天下人才,大批人才被曹操吸引,揽入囊中,到220年,聚集在邺城的文臣武将就有几百名,光是重要谋士就有102人。邺城迅速成为中国北方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大都市和曹操统一北方后的大本营,邺城由此成为控制北中国的一代王都。

可是在曹操看来,称帝的时机还没有那么成熟。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洛阳,终年六十六岁,220年十月,曹丕称帝,曹魏邺城成为他的五都(许昌与洛阳、邺城、谯县、长安)之一,是当时北方最重要的城市。

曹操圆梦统一天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邺城农耕文化
后一篇:邺县杂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