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古代建筑产品开发—明代民居天水南北宅子和清真寺

(2024-06-12 15:24:47)
标签:

天水南北宅子

临夏清真寺

古代建筑产品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古代建筑产品开发—明代民居天水南北宅子和清真寺

郝相礼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古代建筑产品开发—明代民居天水南北宅子和清真寺
  天水南北宅子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古代建筑产品开发—明代民居天水南北宅子和清真寺
  天水南北宅子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古代建筑产品开发—明代民居天水南北宅子和清真寺
  临夏清真寺

南北宅子位于天水市区民主路,是陇上著名的明代民居建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宅子是明代中宽大夫,山西按察副使胡来缙的私宅。胡来缙,字仲章,天水人,系胡忻的父亲。宅院建于明嘉靖与隆庆年间,是一组布局严谨,曲回幽静的明代庭院建筑群。

南宅子平面构图略呈矩形,庭院东北角有硬山顶大门3间,额榜书“副宪第”3字。大门当心间前面改作胡松秀之妻蒲氏的节孝坊。大门内有一小天井,南设照壁,东西各设一垂花小门,东门已不存,西门门额题“桂馥”。入“桂馥”门是四合前院,东西厢方是清代建筑。南正庭5间是明代建筑,单檐悬山顶五架椽前出附阶,斗口出跳,雀替精致,直棂隔扇,哺龙脊饰。北面有5间倒座,沿正厅廊前迤东小门可入书房四合小院。自照壁东向南穿一迂迥曲折小径入西进垂花小门可进三合后院。院中东西厢房也是近代改建。南3间悬山顶五架椽前出付阶正房为明代建筑,制作古朴。

北宅子与南宅子南北对望。原为明太常寺少卿胡忻的私宅。胡忻,字慕之,天水人,明万历乙丑科进士。北宅子创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

北宅子原建筑平面构图略呈正方形,东南设总门3间,门额榜书“太常第”,阶前卧二石狮,内设明壁。整个宅院由6个大小不等的三合、四合院组成。现仅保留东二院的正庭厅楼,其余建筑多已拆改。这座厅楼面阔5间,为重檐硬山顶的二层楼阁式砖木结构建筑,顶覆灰筒板瓦。精雕细刻的雕花栏板,每间5块,各浮雕团花一组,计有荷花、牡丹等图案,雕刻精致,图案雍容华丽,为明代雕刻艺术佳作。

瑞安堡,又名地主庄院、王家堡子。位于甘肃民勤县城西部3.5公里的三雷乡三雷村。建于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原系地方保安团长王庆云(号瑞庭)的私人住宅,取其别号中的“瑞”字,命名为“瑞安堡”。占地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堡内建筑面积2300多平方米。建筑布局呈“品”字形,分七庭八院,有门楼琼阁8座,高脊瓦房140余间。堡墙上有射击孔、瞭望孔、地道、暗堡、天井以及四通八达的人行道。它作为地主庄院,不仅规模浩大、设计精巧,而且有军事防御设施。1987年进行了全面维修,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旅游景点。

天水市北关清真寺,位于市区北关新华路,占地面积2132平方米,是天水地区最大的清真寺之一,也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古建筑。始建于元代,明代多次重修。

北关清真寺现存主体建筑为单檐歇山顶的礼拜大殿,建筑宏伟,具有古代宫殿的风格,通高19.3,通长22.3。整个建筑由前殿、后殿、拜廊组成。殿身只有两根粗大的内柱,继承了元代减柱的建造遗风。殿内宽畅明亮,扩大了殿身空间。拱桥上置火珠宝瓶,外观结构严谨,宏伟壮丽。殿内寺内肃穆庄严,古朴雅致。

甘肃徽县清真寺,座落在县城东关,相传始建于明代。寺院楼殿屹立,庭院花木并茂。清真寺为三进五院,占地面积3500多平方米。最前面矗立着木结构建筑怀源阁,即姆拉楼,为民国初年所建。楼高约15,重楼三檐三层歇山顶,上覆灰筒板瓦和火珠脊兽。各层檐下均施雕挂彩的斗拱,刻工精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群众称为“狮子海马斜栽鱼”。门窗垂帘等装修,透刻飞禽走兽和翎毛花卉图案20余种,精巧细腻,形态生动,甚为雕刻彩画佳作。

前院新建崇一殿,面阔5间,进深8间,面积520平方米,装饰雅致,雄伟庄严。殿前左右有花园,院间松柏杂植,披青挂绿。殿两厢各有小院,设花坛水池,环境清幽雅静。殿后新辟花园,北有六角井亭,南有八角客亭,园内绿树成荫,百花争艳。

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清真西大寺座落在县城城区。始建于清代同治初年(公元1862年),原寺院建筑有大殿、卷棚、牌坊等,是一座具有中国传统宫殿建筑艺术形式的伊斯兰教寺院,寺院有亭、台、楼、阁100多间,大殿可容500人进行礼拜,毁于“文化大革命”。

1979年以来新建了寺院,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大殿正面门厅为拱形,五门七柱。殿上部为弧三角形顶,其上树一月牙,月牙之下在天蓝色上,浮雕有九大星星。正中置直径为1.2的电钟一座,两侧设置“心”形图案。末端以碎彩瓷片浮贴一对博古瓶,内插梅花和荷花。檐墙头两边各用15个半圆柱形装饰成30本“古兰经”图案。殿后的“迈克菲勒”,为球形大圆顶,直径约4,内部有工艺精细的“虎图拜”。大殿两侧有14个高达6的窗户和通风设备,殿内宽畅明亮,能容纳800人礼拜。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共有1700多座清真寺,仅临夏市就有80多座。这些风格各异、鳞次栉比的清真寺,形成了临夏独具特色的穆斯林风情。

临夏清真寺规模有大有小,均视所辖教民的多少而定,建筑风格也各具特色。那圆顶廊柱型建筑,阿拉伯味极浓,拱形门窗,半圆的顶子,以绿、蓝、白构成主色调,淡雅明快,令人赏心悦目。另一些清真寺,完全是中国古典式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墨绿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烁着彩玉般的光泽,显得别致新颖,富丽堂皇。所有的清真寺在建筑艺术上各有千秋,又有相同之处:一是大殿方位都坐西向东,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穆斯林信徒不论身居何处,做礼拜时都必须面向圣地麦加的“克尔白”,而中国位于世界东方,所以应当向西行礼。二是每座清真寺的寺顶上都有一串宝瓶,擎起象征伊斯兰教的月牙。三是所有的清真寺都溶进了砖雕艺术,砖雕是临夏回族人民的传统民间艺术。

清真寺是穆斯林礼拜、沐浴、宣讲教义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各自独立,至不统属,每个清真寺都将周围(本坊)穆斯林群众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地区性宗教和民政组织单位,称教坊或寺坊。清康熙年间,河州(今临夏)各地清真寺日渐增多,仅河州十几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就有华寺、王寺、南关大寺、北寺、祁寺、西寺、上二社寺、城角寺8个教坊8座清真寺,以后又修建了下二社寺、水泉寺、铁家寺、大西关寺,总称为“八坊十二寺”。

拱北,阿拉伯语,即伊斯兰教中有地位者之坟墓。建立拱北者,在教中即自成一系统,称为“门宦”。1949年之前,临夏伊斯兰教有“八大拱北(即八大门宦)”之称,即大拱北、张门拱北、巴素池拱北、毕家场拱北、白庄拱北、宏门拱北、华寺拱北和穆扶提拱北。

大拱北,位于临夏市区西北,建于清康熙年间。始祖祁新月,河州人,生于清顺治年间,拜师于四川保宁府,传教于陕西、四川、甘肃等地,影响较大,收徒甚多。现四川保宁府、松潘大拱北和陕西汉中西乡县台子拱北,均与临夏大拱北为同一门宦。祁新月归真之前,曾写有一首五令诗:“一清峰云月,道传永世芳,敬庆先哲远,克含悟真常。”后来大拱北门宦收徒拜师均依此取名排辈。

临夏大拱北,由阁、亭、坊组成,砖木结构,中国古典式建筑。有十字坊、南大厅、客厅、过厅和永久亭、壮亭、花亭等。飞檐红柱,错落有致。院内花木茂盛,松柏苍郁,环境幽美,不仅是宗教活动圣地,也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尤其是奇亭巧阁上镶嵌的众多楹联,更让人浮想联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