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古代建筑产品开发—古桥和古塔

(2024-06-16 10:08:00)
标签:

古代建筑产品

渭源灞陵桥

张掖木塔

武威罗仕寺塔

分类: 文化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古代建筑产品开发—古桥和古塔

郝相礼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古代建筑产品开发—古桥和古塔
  渭源灞陵桥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古代建筑产品开发—古桥和古塔
  张掖木塔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古代建筑产品开发—古桥和古塔
  武威罗仕寺塔

灞陵桥位于甘肃渭源县城南门外渭河南源的清源河上,是渭水第一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近代以来多次重建,为纯木结构卧式悬臂拱桥。桥身全长40,跨度27.4,高15.4,宽4.5,共13间,64柱。桥面为3条阶梯状通道,中宽边窄,两侧配有栏杆,桥上覆以瓦顶。底部以每排10根粗壮圆木并列成11组,从西岸桥墩逐次递升,支撑桥身飞挑凌空卧起。桥身两端建有廊房,四角斗起,脊耸檐飞。两岸君秀峰、七圣岭山峦对峙,桥下渭水东流,若长虹卧波,雄伟壮观。桥头壁间有孙科题书“渭水长虹”石刻。原来还有诸多名人题写的匾额。这种古典木质握桥,全国罕见,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在甘肃张掖古城南面的木塔,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塔高32,共分9层。塔的外形是一个正八面体,内经约3.3。地基是一座15见方、高1的土台。最低一层的墙上书写着工整的文字,雕刻着各种飞禽走兽的图案。塔底由20根粗大而又结实的木柱撑着。每层的8个角上都有1个用木料刻成的龙头,口含宝珠。塔身是由砖砌成的,从上到下是一个完整的木架。从第三层开始,每周均匀地支撑着8根木柱,东西开有假门。塔顶呈伞形。由下而上,一层小于一层。另外,每层还有8根横梁,指向8个不同的方向。塔内空心。1400多年来,尽管这里发生过多次地震,但它仍然保持着比较完整的结构,巍然屹立。

张掖木塔充分表现了古代精巧的建筑艺术。历史上波斯使臣沙哈鲁写的书中,就曾提到这座木塔。可见木塔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已负盛名了。

木塔所在地原名万寿寺,现称木塔寺。塔后有清代建筑藏经楼。1983年至1986年维修木塔时,将老寺庙山门、过殿、陪殿迁建于寺内,使全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成为旅游胜地之一。

罗什寺塔,是以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命名的塔,位于甘肃武威市北大街。塔为八角十二层,空心至顶,全部用砖砌成,高达32。塔座八角,周长25,高2,全以条砖叠砌。塔基呈方形,边长12,高约3许,四周有砖砌花栏宇墙。塔底层比其他各层高,门向东开。第三、五、八层均设门,最上层面东设小龛,龛内有一佛。在外观上,每层都施平砖叠涩式的腰檐,逐层每角俱翘首,下系风铃。微风吹来,铃声丁当。

塔顶的刹,于垂脊上直接施覆钵,覆钵上的宝盖周有圆光,下系小风铎,至顶是貌似葫芦形铜质的宝瓶,遥遥相望,金色辉煌,巍峨高耸,气势雄伟。

1934年重建中,塔下掘得石碣一块,上刻“罗什地址,四面临街,敬德书”11字。可知塔的始建应为唐代。

鸠摩罗什的父亲是天竺(印度)人,母亲是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王女。他生于公元343年,7岁就当了和尚,12岁游历西域诸佛教国,少年时期就以精通佛学名扬东国。鸠摩罗什的盛名也传到中原,公元381年(前秦苻坚建元十七年),苻坚尊崇的高僧释道安和鄯善王、前部王劝他迎鸠摩罗什入辅中国。苻坚本有用兵西域的意图,公元383年,令骁骑将军吕光、陵江将军姜飞等率兵7万,西伐龟兹。吕光于384年破龟兹,并征服了西域30余国,得鸠摩罗什。吕光四到凉州(今武威)后再未东进,于386年自立后凉国,建都姑藏(今武威)。从此,鸠摩罗什留在武威达17年之外,在这期间,他学会汉语。公元403年,后凉国灭,后秦王姚兴迎鸠摩罗什到长安,尊为国师,请他主持翻译佛经。这时,佛学达到了十六国时期的高最峰。

鸠摩罗什精通梵文,兼通汉文,佛学精湛,因而他的译文表达准确,文学流畅,曾译经70多部,300多卷。他所译的经典,被后人称作“辞喻婉约,文字典丽,意义与原文不悖”,曾创了翻译事业中的意译派。后秦弘始十一年(公元409年)八月二十日,鸠摩罗什死于长安,年70岁。约200年后的唐贞观年间,唐将尉迟敬德于武威北街为他建立了罗什寺,修筑了罗什寺塔。这座塔经1927年大地震后重修,素称武威胜迹。

在甘肃敦煌故城址南部至今还矗立着一座19高的土塔——白马塔。这是为了纪念鸠摩罗什途经敦煌时死去的白马而修建的。鸠摩罗什东传佛教途经敦煌时,其乘骑白马病死,埋葬于故城内。当地群众遂建了此塔以作纪念,故称“白马塔”。

白马塔保存较完整。塔身共分9层,高约12,最低一层是八角形,经历代整形,用条砖包砌,每角面宽3,直径约7;第二层、第四层为折角重叠形,土坯砌造,表面涂石灰一层;第五层下周有突出乳钉,上为仰莲花瓣;第六层为覆钵形塔身;第七层为相轮形;最上面为六角形的坡顶刹盘,每角挂有一铃。挂铃的丁当声,使坐落在绿洲田野里的白马古塔更显得古朴庄重。

陇东庆阳境内保存唐宗以后的楼阁式、密檐式砖塔和石质造像塔达13座。政平唐塔是一座平面呈四方形的楼阁式砖塔,结构严谨,建造华丽,工艺质量高超。宋代楼阁式的砖塔有肖金砖塔、环县砖塔、湘乐砖塔和华池砖塔,其造型基本类似,平面为六角、八角形,均为仿木结构,外观极为华丽,姿态雄伟。塔儿湾石质造像塔和双塔寺两座石质造像塔,造型纤细,犹如立锥,为甘肃仅有。双塔寺的1号塔,通体浮雕各式佛像约3500多身,雕作细腻,形像逼真,实为古代的艺术佳作,充分表现了古代匠师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艺技巧。

圣容寺塔建于河西走廓东端永昌县城北5公里的悬崖之上。圣容寺现已不存,但建于唐代的古塔雄风犹存。圣容寺塔为砖砌、空心、四角七层,塔基层每边长10.8,高约12,多层塔檐,用砖横斜敷砌,层层迭涩挑出,有展翅欲飞之势,结构得体,稳重厚实,其建筑手法具有唐代风格,与西安小雁塔极为相似。

圣容寺在丝绸之路占有重要位置,一度僧徒达两万之众,接待着东来西往的僧众,为东西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耸立在兰州白塔山山巅白塔山中的白塔,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是一座密檐式实心砖塔,塔高约17。塔基为正方形。塔身由形状不同的三个部分组成:下面为双层八角形束腰密檐;中间呈覆钵状;上部呈八角形锥体,计做密檐7层,每层东、西、南、北四面各开佛龛1个,内供佛像1尊,计28尊,每层每角的砖雕翘首龙头上悬挂风铃1个,计56个。塔刹呈宝瓶状,用绿色琉璃制成,上嵌琉璃花,并有青龙缠绕。全塔呈白色,故名白塔。从整体结构来看,既有喇嘛塔的特点,又有密檐塔的特点,是二者和谐的结合,反映了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对我国佛教建筑艺术所产生的影响。白塔重建以来的500多年间,曾经历过几次强烈地震,尽管周围庙宇多有坍塌,但白塔依然挺立,显示了当时建筑技术水平的高超。如今,立于山巅的白塔和山下跨越黄河的中山铁桥,以及东西延伸的黄河风情线,已成为兰州城市形象的标志。

兰州现存的佛塔还有白衣寺塔。因此塔建在白衣寺内,故名。白衣寺则因寺内绘有白衣大士像而得,坐落于兰州庆阳路东段。白衣寺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13年)。白衣寺塔的结构与白塔近似,也是实心砖塔,高约30。塔基为错牙式方形,长、宽各约7,高约2.8,四面雕刻花卉图案。塔身下部呈覆钵状,高约8,最膨大处直径约6。正南与塔基连接处开有1佛龛。龛内原供佛像3尊。塔身上部呈八角形锥体,高约18.5,共作密檐12层,每层每面各开佛龛一个,内塑佛像1尊,共计96尊;每层每角悬挂风铃1个,共计96个。塔刹高约1,形若宝瓶,用外面镀铜的金属制作。佛塔的层数多为奇数,而白衣寺塔的层数却是偶数,这种情况在佛塔中比较少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