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古代建筑产品开发—李家龙宫陇西堂

(2024-05-14 08:43:08)
标签:

古代建筑产品开发

李家龙宫陇西堂

成县杜甫草堂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

分类: 文化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古代建筑产品开发—李家龙宫陇西堂

郝相礼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古代建筑产品开发—李家龙宫陇西堂
  李家龙宫陇西堂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古代建筑产品开发—李家龙宫陇西堂
  
李家龙宫陇西堂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古代建筑产品开发—李家龙宫陇西堂
  
李家龙宫陇西堂

陇西堂,以李氏祖根在陇西而著名。改革开放以来,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李氏后裔寻根祭祖之风日兴,具有悠久历史的甘肃陇西,引起海内外人士的关注。

陇西,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历史上的陇西,曾是西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陇西郡设于秦昭襄王五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陇西仍为天下36郡之一。道家鼻祖李耳十世孙李崇曾任陇西太守,即为陇西堂始祖。李渊父子率关陇军统一天下,建立唐朝。唐朝修《氏族志》,以李姓为宇内姓氏之冠,并规定天下李氏皆以陇西为郡望,对归降的显赫之士广赐李姓。李氏子弟分封全国,陇西堂号布满各地。于是就有了“天下李氏出陇西”之说。

陇西堂,又名李家龙宫,俗称李氏祠堂。位于陇西县南安乡一心村庙儿巷,始建于唐代中叶,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由上中下三院组成的宫殿古建筑群内,庙殿林立,巍峨壮观。这里是李氏家族祭祖的地方,主祭堂在中院,为重檐歇山顶式结构,雕梁画栋,金壁辉煌,殿门上高悬“陇西堂”巨匾。殿内塑有李姓始祖像,雕工精细,栩栩如生。逢年过节,李氏后裔从四面八方前来祭祖。可惜李氏祠堂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毁于兵灾。现存牌楼和李氏族人绘制的李家龙宫图。1994年在陇西县风景秀丽的仁寿山公园内重建了陇西堂,砖木结构,造型别致,内供汉白玉雕刻的李氏祖像,成为李氏新的祭祖场所。

陇西在历史上出了很多名人,始祖李耳、秦相李斯、汉征西将军李仲翔、飞将军李广、西凉武昭王李蒿、唐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李贺,传奇作家李朝威、李公佐、李复言等,都是为甘肃陇西增光添彩的人物。

陇西李氏,不但在中国,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都有着辉煌的一页。今天在人类可考的9000多个姓氏中,李氏人口达1亿多,堪称世界之最。遍布全球的李氏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实业家、科学家、文艺家和社会活动家。现在,定居异国他乡的李氏,都创设有李氏宗亲会。甘肃省成立了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陇西堂不仅是海内外李姓人士寻根祭祖的场所,而且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东柯杜甫草堂和诗圣祠,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居住过的地方。

东柯杜甫草堂位于天水市东南约30公里的街子乡。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诗人杜甫为避战乱,曾在家居东柯谷的侄子杜佐处住了4个月,留下了20首秦州杂诗,赞美了秦州的秀丽风光和淳朴民风。今草堂已毁,在草堂遗址上建有子美小学,因校内有传说为杜甫手植的“子美树”八股槐,又名八槐小学。至今当地仍流传着“九股松,八股槐,白水涧,砚瓦台,仙人场,逼水崖”,“杜甫淹流地,处处有草堂”的民谣。东柯谷山明水秀,风景秀丽。

诗圣祠,又名成县杜甫草堂纪念祠,位于陇南成县飞龙峡。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在秦州居住4个月后,经赤谷、铁堂峡、法镜寺、龙门镇、泥功山等地,到达同谷,即今陇南成县飞龙峡。杜甫在飞龙峡西岸选择了一处背枕青山巨石,面对峡谷山水,避风向阳的山坡地,营建了草堂。后人在其居住旧址立祠纪念,这是一组祠堂式建筑。为国内现存37处“草堂”中历史最久的一处。杜甫流离同谷一月有余,写下了《同谷七歌》等十余首诗作。然后起程进入四川。成县诗圣祠筑于高旷的坡坂之上,座西向东,背靠仙人崖,俯临青泥河,右倚古栈道,遥对凤凰山。一进两院,前低后高,成二级台阶。大门为悬山垂花门,古朴庄重。前院南北各有一座硬山卷棚式厢房。中间为三层檐随墙门,两侧有砖刻门联:“一片忠心微寓歌吟咏叹,千秋诗圣独追雅颂风骚。”进入后院,南北墙各有一月洞门,正中的祠堂大殿为三开间硬山庑殿式,内有诗人的石雕造像。后院原有古柏8株,国槐一棵,海棠一丛,人称“八柏一槐海”,传为杜甫亲手所植。现存古柏3株,虬枝挺拔,黛色参天。祠中还存有南宋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宇文子震刻写的诗碑,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和十九年(公元1540年)立的两座诗碑,及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立的《重修杜少陵祠记》等碑石。祠旁有玉绳泉从石涧飞漱而下,激石如喷雪,山坡上遍布葱茏的白皮松,好鸟鸣树,涛声阵阵,清翳幽韵,令人神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