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长城文化产品开发

(2024-03-14 17:43:23)
标签:

长城文化产品开发

秦长城

汉长城

明长城

分类: 文化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长城文化产品开发

郝相礼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长城文化产品开发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长城文化产品开发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长城文化产品开发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智慧。1987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长城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沉淀,集中体现了中国历史、建筑艺术、传统美学等诸多文化内涵,铸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以万众一心、自强不息、勇于进取为核心的长城精神,成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军事工程,世界十大奇迹之一。据历史文献记载,2000多年来,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在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

这些遗迹成为中国的重要文化旅游景区,每天吸引着世界各地千千万万的旅游人群,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景点包括八达岭长城、雁门关长城、嘉峪关长城等。

甘肃是长城资源大省,又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区段,甘肃境内长城和丝绸之路处于同一区域,相向而行,形成一大景观。甘肃境内长城修建始于战国时代的秦国,其后历代多有修筑,现存遗迹主要是秦、汉、明三代,三代长城的西端起点均在甘肃境内。全省长城共分布在11个市州,总长度为3654千米,居全国第二。明长城1738千米,长度为全国之首。

历史上修建长城超过1万里的分别是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秦长城修到甘肃临洮,汉长城修到敦煌往西延伸到罗布泊,明长城修到嘉峪关。甘肃的长城和北京、西安的长城还不一样,是由黄土夯筑而成,也被称为露天长城博物馆

做好长城文物遗产维护工作,建立健全长城文化旅游安全监测机制。要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把长城文物保护和旅游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针对长城遗存不断受雨水冲刷掏蚀、自然坍塌剥落、动物虫害和生活生产的不良影响,甘肃组织启动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玉门市境内汉长城(烽燧)遗址加固维修等30余项长城保护维修项目,既有对长城本体开展的抢险加固、维护修缮工程,也有针对改善长城周边环境的防洪排水、防风固沙工程。

丝绸之路长城文化旅游发展,要在挖掘、梳理、整合、提升长城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将甘肃境内长城的典型区段,按照不同的需求组合起来进行整体优化设计,构建长城文化旅游线路,发挥长城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塑造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长城文化品牌。

丝绸之路长城文化旅游有代表性的是嘉峪关长城,嘉峪关长城在河西走廊西端嘉峪关市西南隅,因建于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朝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建于1372年。关城平面呈梯形,面积33500余平方米,城墙总长733米,高11.7米。城楼东、西对称,面阔三间,周围有廊,三层歇山顶高17米,气势雄伟。关城四隅有角楼,高两层,形如碉堡。登关楼远望,塞外风光尽收眼底。嘉峪关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景区也特色鲜明。嘉峪关长城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是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品牌。

20066月,临洮战国秦长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5月,国家文物局正式确认战国秦长城西迄临洮。投资20亿元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将在临洮县修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工程项目24个,涉及临洮县5个乡镇。建设内容为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以及保护传承工程、研究发掘工程、环境配套工程、文旅融合工程、数字再现工程等。临洮战国秦长城自新添镇望儿咀起,途经新添、峡口、八里铺、龙门、窑店5个乡镇15个行政村,在窑店镇关门湾出境,全长43公里,保存较好的遗址有5614.3公里。临洮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将成为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品牌。

202011月,甘肃景泰县明长城索桥堡段、玉门花海汉长城段、明长城山丹段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成为塑造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长城文化品牌的重要区段。 

索桥古渡遗址位于景泰县芦阳镇,横跨黄河、景泰和靖远两县,是古丝绸之路北线的一个重要黄河渡口。在索桥堡黄河下游300米处,是明代长城的起始之处。索桥古渡将黄河、长城、古渡融为一体,是黄河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的交汇点。 

花海汉长城遗址位于河西走廊西部玉门市花海镇西泉村头墩西侧至二墩东侧,西起三墩,东至花海头墩,全长约3.5公里。长城基宽约2.4米,用沙石、红柳分层夯筑,最高部分保存有红柳7层,是河西走廊汉代长城遗址中保存较完好的地段之一。

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山丹县,境内长城365公里,其中汉长城94公里、明长城271公里,有烽燧160座、关堡14座,有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黄土版筑长城。2006年,汉明长城被国务院整体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丹县也被确定为长城保护试点县。2011年至2019年,山丹县先后完成了境内明长城新河段、丰城堡段等工程。山丹县抢抓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历史机遇,深入挖掘长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景观价值,探索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新路,以融合打造山丹长城风景道示范段为基点,将长城文物保护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结合起来,以文化旅游产业驱动长城沿线经济社会发展。

20213月,依托丝绸之路长城文化资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启动,《规划》以战国秦、汉、明三代长城线路为主,凸显玉门关、嘉峪关和临洮的中华文明标识符号功能,构建长城连绵、交通支撑、文旅融合、线路贯通、文化凸显的“三园、三段、八点一线”的开放式战略空间布局,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示范区和特色旅游目的地。

“三园”,即建设“河西汉塞”“明代雄关”“陇右屏障”3个核心展示园;

“三段”,即建设“居延古道”“甘凉咽喉”“陇中脊梁”3个风景道示范段;

“八点”,即建设形成临泽、永昌、民勤、凉州—古浪、景泰—靖远、环县、华池等8个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长城特色资源展示点。

 园、带、点结合,秦、汉、明呼应,形成全方位、分层次、特色鲜明的国家文化公园主题展示体系。展示西北土质长城夯筑工艺、长城历史文化,以及丝绸之路发展,塑造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长城文化品牌。

形成更多更好的深度研究成果,增强长城文化旅游发展后劲。发展丝绸之路长城文化旅游,必须以深入的长城文化研究作支撑。要加强长城文化理论研究工作,鼓励更多的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投入长城文化研究工作。要注重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着眼新的实践发展,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深入发掘甘肃长城在建筑文化、战争文化、爱国文化等方面的价值,不断扩展它的文化含量、延展它的文化渊流、升级它的文化品格,以彰显甘肃长城文化的历史魅力和当代价值,为长城文化品牌注入新的活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