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丝绸之路之路文化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武威、天水、敦煌及悬泉置简牍

(2024-01-27 16:45:53)
标签: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品

简牍文化产品开发

武威汉简

敦煌汉简

分类: 文化

丝绸之路之路文化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武威、天水、敦煌及悬泉置简牍

郝相礼

丝绸之路之路文化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武威、天水、敦煌及悬泉置简牍
  敦煌汉简

丝绸之路之路文化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武威、天水、敦煌及悬泉置简牍
    敦煌汉简

丝绸之路之路文化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武威、天水、敦煌及悬泉置简牍
   敦煌汉简


武威汉简有仪礼简、王杖简、医药简。仪礼简1959年出土于武威磨咀子王莽时期的1座土洞墓中,共存469简,27298字。这批仪礼简共有甲、乙、丙3本。甲本木简共有7篇:《士相见》、《服传》、《特牲》、《少牢》、《有司》、《燕礼》、《泰射》。乙本木简只有《服传》1篇。丙本木简仅《丧服》1篇。和仪礼简册放在一起的还有日忌杂简11枚。其时代,以丙本最早,甲、乙本约在西汉昭、宣之世(约公元前1世纪中叶),其抄写时代可能在西汉晚期。这是目前所见的《仪礼》的最早写本,在版本校勘上有较高的价值。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著的《武威汉简》专刊,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王杖简曾有两次发现,一是1959年在武威磨咀子18号墓出土的“王杖十简”,完整无缺,编为1册;二是1981年发现的“王杖诏书令简”26枚,除缺失第15简外,其余保存完整,也编联成册。两次出土的王杖简,内容相当丰富,在5份皇帝诏书中既有尊老养老、高年赐王杖的命令,也有抚恤鳏寡孤独废疾之人的具体法规,并且有触犯法令后的处理案例。对于这些史书并无明确的记载的内容,王杖简的发现起了重要的补史作用。“王杖十简”收入《武威汉简》,“王杖诏书令简”收入《汉简研究文集》。

医药简197211月在武威柏树乡旱滩村汉墓中发现,共92枚,包括内、外、妇、五官等科临床医学,以及药物学、针灸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保存了比较完整的各科方剂30多个,方中所列药有100味;并详细记载了病名、症状、制药方法、服药时间、针灸禁忌。对研究我国医学遗产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甘肃省博物馆、武威县文化馆编成的《武威汉代医简》,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1971年在甘谷县渭阳乡出土甘谷汉简。1977年在嘉峪关市花海农场汉烽燧遗址出土花海汉简20枚。1986年在天水先秦遗迹放马滩战国、秦汉墓群中出土460枚秦简。从19908月到1992年底,在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出土简牍23000余枚,内容涉及诏书、司法律令、官府文书、驿置薄籍、文化科技及其他杂事诸类,远远突破了以往居延、敦煌汉简的文化内涵。居延、敦煌汉简均为边防屯戍的记载,悬泉简牍则多涉及边郡行政事物、地方邮驿业务、与西域的交往、商贸活动诸方面,真实地记录了当时边郡以及内地有关活动,多为正史所缺佚,大大丰富了居延汉简的内容,许多古代中国西北地方史研究中的史阙得以补正。

从出土的时间看,解放前发现的敦煌汉简和居延汉简,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反响,为简牍学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给史学界带来了新气象。解放以后,武威汉简、武威医简、武威王杖诏书令、居延新简、敦煌悬泉汉简、甘谷汉简、天水秦简、玉门汉简等重要发现持续不断,震撼学界。特别是敦煌马圈湾汉简、居延新简、悬泉汉简、天水秦简,数量多,保存好,内容丰富,是难得的珍贵史料,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