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简牍文化产品开发—居延汉简(二)

标签: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品简牍文化产品开发居延汉简文化创意 |
分类: 文化 |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简牍文化产品开发—居延汉简(二)
郝相礼
居延新简的发掘由于方法得当,不但发掘数量多,而且比较完整,成册的较多,除在地面和拢土中采集的少数木简外,绝大多数都有出土方位或层位,更为可贵的是其中包括完整的和比较完整的簿册70多个,这为简牍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准确性,这70多个册子,有的出土时就联缀成册,有的编绳虽朽但保持册形,有的散落近处可合为一册,这些汉简多数有纪年,内容连贯。
居延新简文书有来文、来文的复文,有文书的底稿,其中一些还保留着标签,如诏书、律令、科别、品约;牒书、爰书、初状等,这些文书的格式、形制、收发程序都有统一规定,对研究古代文书档案制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居延新简中的纪年简约1200余枚,最早者为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最迟者为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以宣帝时期为多。
居延新简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记述了居延地区屯戍活动的兴衰,而且保存了西汉中期到东汉初年的重要文献资料,这些文书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科技、哲学、民族等领域。如简册《塞上烽火品约》共17枚,该册对研究汉代的烽燧制度以及边塞防御系统,是十分重要的资料。这个册子是居延都尉辖下的甲渠、卅井、殄北三塞临敌报警、燔举烽火、进守呼应、请求驰援的联防条例。条例规定,在匈奴人入侵的不同部位、人数、时间、意图、动向以及天气变化异常等各种情况下,各塞燧燔举烽火的类别、数量、方式、如何传递应和,发生失误又如何纠正等。又如简册《侯粟君所责寇恩事》共36枚,是一份完整的诉讼档案。该册不仅阐明了汉代治狱刑讯制度的具体内容与诉讼辞的格式以及诉讼程序等。简册《甘露二年御史书》,是西汉宣帝时追查武帝之子广陵王刘胥集团阴谋篡权活动的御史书,内容主要是通辑叛逆逃犯向全国发布的文件。居延新简中反映关于窦融治理河西的资料也不少,根据出土汉简综合分析可知窦融在任河西五郡大将军期间,在居延地区重点地保持和加强了西汉以来的各种军事设施,从而保持了河西地区的稳定与安全。如《建武三年居延都尉吏奉》册,该册记载了窦融任河西五郡大将军期间,颁发的居延官吏奉禄文书,文中载有“居延都尉,奉谷月六十石”,“居延都尉丞,奉谷月卅石”,“居延令,奉谷月卅石”等内容。 居延汉简就其质地而言,可分为竹、木两类,竹质的称之为简,木制的为牍,一般都称之为简。竹质的所占比例甚微,不到1%,所出土的竹简,一般保存情况不好,不仅字迹多处漫漶不清,而且大多为残简断简,相反,木简保存情况较好,可能因为这里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有利于木简的保存,根据出土的木简的木材鉴定,有松杉、白杨、水柳、红柳等。
居延汉简的制作程序和方法,根据考古分析,戍卒中有分工制简的人力,一般是分散到各烽燧中让有专长的戎卒制作,所以长短、宽窄、厚薄各异。出土的汉简,尺寸最长有88.2厘米,最短仅3.8厘米。多数为尺牍,(汉代一尺相当于23.3厘米)长度为22.5厘米到23.5厘米这样一个范围内, 这是由于当时制简长度不可能十分规范,此应属尺牍。根据记载,木简的原材料和编简的麻缕都按质论价,付钱购买,木札、书绳制成后,多存于邸阁,如有需要,可登记领取。居延汉简制作程序和方法是先将原材料剖为木片,然后解为札条,加以刮削,观察出土木简,可见其上下两端锯齐后又略为磨平,如锯得不齐再用刀刮削,削痕清晰可见,木简两面,光滑平整,棱角分明,木简横剖面为正角长方形。所用木质较好,极少腐蛀,不见木结,虽经两千年,但木简仍坚。木简表面未见有特殊液体涂染浸泡痕迹,但对错字的刮削修改痕迹,则十分明显,尤其以侧面观察,更为显著。
简牍编联大致有三类方式,一种是在简的一侧,距顶端6~7.5厘米处,刻有一三角形的小楔口,以固定编绳,使之不易脱落或上下移动,另一类是用直径为1至1.5厘米的细木条,从顶端一劈为二,略加修整,正面剖光,磨平,于端尖
居延出土的汉简依其自书名称,有牒、检、板、檄、椠、简、两行、觚、册、符、传、过所、削衣等分类。牒即牒书、通关文牒等。检是一种书署形式,还可分为加封泥印钤者和不加封泥印钤而仅为器物文书标题的。如“甲渠侯官侯发”(该检上中下三处有印钤)。
板:就是上下两板相合,便于保密封检的重要紧密文书,这实际上是古代的邮书函信。这类简一般长度为23厘米左右,恰为汉代一尺,所以尺牍指函信是有其渊源的。
檄:即檄书,檄文,长度一般也在23厘米左右,属于尺牍。重要的檄书,还有封泥印钤,目的是为传递保密和引起重视。
两行:即指简牍较宽,可书写两行字。“两行”,一词见于简牍自书,而为其它历史文献绝少记载。
册:即多枚简牍串编而成册,一般都记录一个基本完整的内容。
符:即凭证亦或通行证之类的简,如兵符、能证明持符人身份、事由的标记符以及证明记录吏卒巡察烽燧是否到界,仓库、邸阁值勤的凭证等。
此外,居延汉简按封建等级制度在文牍形式上的具体反映,有中央文书如诏书、制书等。地方文书如府书、应书、爰书等;记事簿籍如记载功名、奏事、吏卒名籍、粮钱帐务、兵械、邮驿等内容的简,这类简在出土汉简中数量比较多。
在居延汉简的简文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符号、习惯语和常用词。符号如、、等,习惯语除燧名、部名、仓名、人名、职名等外还有如“不审日”(意思为某一日)“爰书”(意思即为辩书、证书)、“功令”、“秋射、都试”(意思即每年秋天的骑射会试)。
居延汉简,是国宝、是精神的物质财富,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结晶,两千年的风雨沧桑,更增加了它作为历史见证的身价,一枚枚简牍都闪现着先辈们的聪明才智和勤劳无畏的光彩,研究、保护这些国宝,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