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五大佛教石窟群产品开发—陇东石窟群(四)

(2023-01-04 16:41:00)
标签: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

陇东石窟群

陈家洞石窟

石空寺石窟

保全寺石窟

分类: 文化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五大佛教石窟群产品开发陇东石窟群(四)

郝相礼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五大佛教石窟群产品开发—陇东石窟群(四)

作者在甘肃平凉崆峒山

大寺石窟位于云崖寺东1公里处。窟群分布在相距1公里的两个崖壁上,共有洞窟12个,245等窟现存造像3尊、壁画3处,题记3方。大寺石窟多为平顶方洞,为宋、明风格。5号窟为拱形顶,从造像风格看,在初唐时期就已开窟造像,宋、明以后又开凿了大型平顶方形窟。

2号窟高3.1,宽4,为平顶方窟。窟内现存0.4平方米的壁画,绘人首鸟身飞天一身和头戴五方佛盔、身穿武士装的护法神一身半,绘工细腻,显示出密宗教派风格,属明代洞窟。

4号窟高3.9,宽3.63.4。洞壁上有3块题记。第12块为发愿文,第3块上有“大明国陕西平凉府静宁州旧山寺住持无想”字样,说明此洞为明窟。

5号窟高4,宽3.6,深1,拱形顶。内雕石像一佛二菩萨。佛身高2.3,结跏趺坐,肉髻低平。体胖、头大、脖粗,丰硕雍容,目光慈祥,透射着自信的神情。胁侍菩萨身高3,腰肢微扭,口唇似开还闭,微露笑容,身披缨珞,坦露酥胸,单薄轻灵的衣饰,透射出女性酮体曲线,映照着唐代妇女健美而窈窕,开朗又大方的风韵,衣纹流畅,栩栩如生,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技巧。

陈家洞石窟位于陇山林区通化乡陈堡村东龙眼峡山崖上,一条源于陇山分水岭的清溪从窟前流过,北岸峭壁高耸,危石凌空,谷底流水淙淙,陇山峰峦,林木青翠,每当夏季之时,林木郁郁葱葱,轻风徐来,水波荡漾,松涛阵阵,一派“洞峡松风”景色,为庄浪胜景之一。这里距庄浪县城30公里

陈家洞石窟是利用天然崖坎,以石条、土坯砌墙建洞而成的。窟群分布在长100,高60的崖壁上,现有洞窟9座,内多为宋、元、明、清的泥塑和彩绘,所存不多。保存完好的有清代和民国时期的6统石碑,还有3尊大石佛像。

大佛石像刻于高5.5、宽5、长5的大石上,左中右佛身分别高4.75.14.9。三佛均作高肉髻,面相清瘦,笑容可人,但笑的程度不同。中间佛微带笑意,作沉思状。右面佛笑得文雅,左面佛笑得自信,雍容大度。三佛眉目清秀,鼻高耳大,赤足立于莲花台上,具有浓重的西部民族特色。在三大佛的佛光圈里,雕有13个小坐佛,双手微拢,和蔼可亲,带有世俗化特征。

据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重修龙眼山寺碑记》记载,陈家洞石窟始建年代在晋太和年间,三大佛也表现出典型的北魏晚期风格。自北魏以来,历代都有修茸。

石空寺石窟坐落在甘肃镇原县城东3公里的茹河南岸石崖上。石崖东西长约300,高约8。这里依山傍水,松柏如盖,杨柳依依,风景如画。石窟开凿在红砂岩石崖上,有两个大佛龛,共有石雕造像13尊。佛龛依岩势而建,呈长方形,长约12,高约81号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一菩萨。2号龛内雕五佛四菩萨,菩萨分列于佛之间。两龛立式佛均高4.7,螺髻较高,下垂膑颊,面型方圆丰满,上着通双肩外衣,袒胸无内衣,下着裙,臂上举腹前。两龛立式菩萨分别高3.13,脸如满月,发髻高悬,内着僧衣,裸露双臂,裙带打结垂于胸前,双手合掌置于胸前。立式弟子高3.1,秃顶露臂,下着裙,双手拱于胸前。

2号龛题记和雕塑风格,石空寺石窟始建于宋,完成于明,清代又加以修饰。与其他石雕造像不同的是,石空寺石窟雕像外表有后来涂上的一层泥胎。

玉山寺石窟在镇原县彭阳乡西2公里处的茹水北岸砂崖上。西距县城40公里。玉山寺石窟共有5个洞窟,石雕造像82身。234号保存较好。2号为方形窟,顶部有圆形藻顶,窟高2.95,宽4.1,深5.8,窟后壁3座佛像已不存,两壁各有两排五孔浅龛,上排龛内均有文仕立像一尊。3号窟高3.6,宽4.5,深6,窟顶为仿木五檩两面坡形。两壁均有三层浅龛,上两层分别为五龛,每龛内各有一座佛。第三层则为一横长形浅龛,内列10身武士立像。门内两侧还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等浮雕造像8身。4号窟与2号窟完全相同,但保存较好。据窟形及造像风格,建造时代似为宋金时期。

保全寺石窟、张家沟门石窟和莲花石窟分布在甘肃合水县东北的平定川的沿岸,行政区域属合水县太白乡,地理区域属子午岭山脉。在平定川源头西岸10余米高的红砂岩崖面上,有25个北魏、西魏窟龛,它们坐西面东,南北绵延40。较大的窟龛为第346窟,其余都是圆券形小龛。

3龛属圆券形浅龛,无论释迦牟尼佛、多宝佛及弥勒菩萨造像,还是千佛浮雕,都刻工纯熟,布局饱满。第4窟高、宽均为3,西壁造释迦牟尼佛、多宝佛和弥勒菩萨,南北壁各造二佛,门口侍立二菩萨。第6窟平面马蹄形,龛内一佛二菩萨,11身坐佛方面阔嘴,浓眉大眼,鼻直颈长形体丰满,衣裙下垂。第13龛的释迦牟尼佛、多宝佛面部丰肥,方腮大脸,眉眼鼻嘴之间间隔稍大,神情自然。第15龛主尊弥勒菩萨交脚坐在狮子座上,双手相交,抱于胸前。第5龛佛像面相丰圆,眉细而弯,嘴角上翘,微露笑意,两手合抱于胸前,结跏趺坐,身着通肩大衣,衣纹线条细密而有规律,曲折流畅,富有装饰性。

保全寺石窟造像以释迦牟尼佛、多宝佛和弥勒菩萨较多,从第2龛的造像风格看,石窟群初创于北魏太和年间(公元491年前后),兴盛于北魏中晚期,终于西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