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五大佛教石窟群产品开发—陇东石窟群(三)

(2022-12-10 18:16:12)
标签:

陇东石窟群

红崖寺石窟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

分类: 文化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五大佛教石窟群产品开发陇东石窟群(三)

郝相礼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五大佛教石窟群产品开发—陇东石窟群(三)

作者在甘肃平凉崆峒


甘肃庄浪县有以云崖寺为中心的大寺、红崖寺、朱林寺、西寺、乔阳寺、佛沟寺、金瓦寺组成的“主山八大寺”。主山八大石窟寺群相互依存,形态各异,相映成趣,是关山密林中天造地设的奇观异景。

云崖寺石窟座落于云崖寺主峰西崖,周围有东、西、南、北四台。北台后有神仙桌峰,东台后有笔架峰,南台后有升云峰,西台后有狮子峰,峰峦呼应,景色壮观。云崖寺石窟始建于北魏、西魏、北周时期,主要的雕像也都为这一时期的作品,艺术风格类似于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窟群分布在云崖主峰长约80、高约80的西崖,列洞三层,现存窟龛16个,石刻造像18尊,泥塑55尊,壁画14平方米,明碑2通。重新修复了庙宇和窟檐建筑。

第一层距水洛南河河床10左右,在500平方米的半圆形平台上,原有的3座木构建筑现已修复两座。通过曲径石梯可达二层。第二层高约20,是一条长达60多米、宽23米的石庵,上凿8座窟龛,现存17尊造像,大都是北魏时期的作品。其中,24号窟保存较为完整。2号窟是方形平顶窟,内雕三佛及胁侍菩萨,面相清瘦,躯体修长,为北周作品。4号窟内雕一佛二菩萨,佛高2.3,结跏趺坐;菩萨高2.8,戴金冠,饰缨绮,一手贴胸,一手执拂尘,形体修长。4号窟造像面部丰圆,肉髻低平,衣纹呈规律弧线,风格浑朴,属北魏造像。10号窟是二层最大的一座平顶方形窟,高5.6,宽6.7,深8.6。窟内有明万历十二年所立两块“大明重修云崖寺碑”,一为“主山云崖寺成碑记”,一为“云崖刊石馔书”,碑文未言及石窟修建的历史沿革,只记述当时修茸情况与主持僧人的来历等。10号洞之上凿洞设梯登第三层。三层也是长30,宽23米的石庵,现存泥塑54尊。6号窟内塑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十八罗汉、二十八宿神将,为清代雕塑,以阵容庞大见长。7号窟内塑五佛十菩萨和24尊小菩萨,小菩萨现存10身。这些塑像造型得体,彩绘细腻,是难得的明代佳作。7号窟开凿在50多米高的悬崖上,自然生云,云崖寺由此得名。11121314窟龛位于中台左侧的山脚下,属小龛,造像高1左右。龛内均为泥塑造像,长脖瘦身,衣饰轻灵,属秀骨清像风格,为北魏晚期到西魏造像。

朱林寺座落于云崖河和店峡河的交汇处,这里东距庄浪县城30公里,泾甘公路从窟前穿过,在这里沿云崖河逆行4公里,就可到云崖寺石窟。朱林寺石窟坐东北向西南,北靠余洪鞭崖,西为寺洼山。窟群开凿于长100,高80的崖壁上,洞龛分为三层。现存洞窟5座,造像6尊,壁画1.5平方米

1号窟利用天然石庵,摩崖造像,离地面50,宽约2.5,深约2,正壁为自然弧行,以前洞窟外有木质结构栈道与屋檐,窟内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坐于莲花台上,丰圆的面相,微动的嘴唇,挺腰直背,袒露前胸,两手张开着五指,讲经说法的身姿和神态栩栩如生。胁侍菩萨面露微笑,和善可亲,左手微抬,右手似持莲花状。二弟子双手合十,庄重肃穆,虔诚信至。1号窟造像衣纹褶皱,线条分明,条块清晰可辨,轻灵飘逸之感似风吹可动样,宋元时期雕塑的特点比较明显。

45号窟前原有窟檐建筑,据现存窟前崖际的梁眼看,为三面向前的“龟头屋”。这种窟檐建筑式样流行于宋元时期,是判断开凿年代的依据。45号窟均高1.3,宽0.7,为方形窟。5号窟内有一尊螺髻金身的彩塑。

3号窟门高1.9,宽1.4,呈前敛后敞形。窟内高2.5,宽2.6,深3.2,平顶,洞角为圆弧状。洞内现存1平方米的壁画,顶部绘太极图和八封图。门两侧有护法神壁画两尊,线条粗犷有力,3号窟为佛洞改道洞而成,属明代风格。

朱林寺石窟多属泥塑造像,较易损坏,但1号和5号窟内的造像虽历经岁月风雨,仍基本保存完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除此之外,主山八大寺还有西寺石窟、佛沟寺石窟、乔阳寺石窟、金瓦寺石窟。西寺石窟位于庄浪县城东40公里处的五盘盘梁的中腰,有洞窟两座,相传1号窟泥塑有“八百罗汉”像。佛沟寺石窟位于庄浪县韩庵乡佛沟门村东约1公里。在佛沟北面山坡上,摩崖造像3尊,佛高3,二菩萨高2.5,造像古朴浑厚,初步考证为北魏晚期造像。乔阳寺位于韩店乡张家咀子村北约2公里,只开一洞,系利用自然洞修饰而成。残留浮雕壁画2平方米,有明代风格。金瓦寺石窟在云崖寺西北2公里的瓦佛爷沟内,在崖壁上开有一系列小洞,内泥塑多数被毁。

在云崖寺石窟东5公里处高50、长200的崖壁上,一字排开10座洞窟,崖壁面对油罐山,前临红崖寺沟,南望山石山,东接东沟,距离韩店乡盐场子村约4公里。据《华亭县主山红崖寺重茸功成碑记》记载,红崖寺“上有三清九皇之宫殿,中有三佛大殿”,说明在明代嘉庆年间,山上有相当规模的庙宇建筑群,香火很旺盛。

红崖寺石窟窟形为平顶,高佛台,造像为泥塑,塑像众多,主像高大,为明代洞窟。现存泥塑像50尊,壁画416平方米,清代石碑1统。4号窟残留壁画6处,上绘《西游记》故事。洞口记事碑碑文说明了清嘉庆年间修复的情况。8号窟高5,宽56,深11,平顶,是这一带最大的洞窟,正面、左右两侧皆分八级,每台之间相距6.4,从现存背光看为千佛洞。9号窟为平顶,长方形洞窟,顶部绘太极八卦图案,属明代开凿,是由佛教洞窟改造而成的道教洞窟。

1号窟高4.5,深4.5,三面壁台各分三级,以泥塑房檐浮雕隔开。窟内现有大小泥塑45尊,是彩塑文王百子。身高1.65的文王立于正中圆台上,面目慈祥,悠闲博雅,风度翩翩。三壁小泥塑都身高0.5左右,或横拳怒目,或逍遥自在,或谈笑风生,或忧思暇想,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