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根深厚容易开悟

标签:
佛学文化情感健康育儿 |
慧根深厚 容易开悟
大家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相信都看过僧人摇头说某个人没有慧根的场景,这不禁让我们疑惑,什么是慧根呢?怎么样才能看出自己有没有慧根呢?
其实慧根并不是什么玄之又玄的东西,佛家所谓的“慧根”,顾名思义就是智慧的根基,有的人看着很愚笨,很糊涂,但在生活和职场上,却总是能化险为夷,得到好处,这就是慧根的力量。
就像植物深藏在泥土里的根系一般,人的慧根也是一样,看不见,却蕴含了巨大的力量,它决定了一个人的上限。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都想知道自己有没有慧根,这里分享一位有大智慧的古人给出的办法,他将芸芸众生依据慧根深浅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以四种马来比喻,能做到第一个层次的是真正有慧根之人,来看看你属于哪一种吧!
明察秋毫的优等马。第一等人是明察秋毫的优等马,它的慧根是最深厚的,称之为第一良马。这种马能日行千里,迅疾如流星。
最可贵的是它灵性十足,不是一味地追求快,主人一扬起鞭子,它就能通晓主人的心意,能够做到快慢得宜,与主人做到完美的配合。途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什么障碍物时,总能完美避过,行进非常平稳,效率也非常高。
这种“马”所代表的人,能够非常清晰地认识到一切事情的本质,他们做事时,能够不拘一格,并不是完全按照着别人说的方法去做事,而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灵活应变,甚至能够举一反三。
同时,他们能够见祸于未萌,祸事危险发生之前,就提前察觉到,并提前想好解决办法,或者在祸事没发生之前就能将之消弭规避掉,避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比如曾经的苏宁电器,作为传统电器零售的实体企业,可谓是非常成功。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苏宁集团的老总张近东认识到这不仅仅是能让人们上网更加方便,更是企业转型的契机,于是他果断把苏宁电器转型为互联网零售企业。
在无数实体企业面对互联网冲击倒闭的背景下,苏宁集团却因此乘风而起,成为网购行业的巨头之一。
所以说,凡慧根深厚之人,多半非常有远见有格局,可以做到见危于无形,从而防患于未然,继而想出应对之法,既保全自身,甚至能把灾祸转化为机遇,这种人就是明察秋毫的上等马。
反应灵敏,有小智慧者。第二等是反应灵敏的好马,他们往往跑得很快,主人的鞭子挥舞起来的时候,立刻就能带着马车快速疾驰。但是它们只是一味求快,不停地奔跑,难以和主人心神配合,更看不清路上的障碍,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深陷泥沙中,难以自拔。
这种“马”所代表的人,是生活中的一些有小聪明的人,他们虽然不能举一反三,甚至未卜先知,但他们学习的速度非常快,遇到事情的时候也能很快做出反应。
比如看到某某领域有人创业成功了,他们很快就会去总结别人的经验和教训,然后去模仿别人的路子,同时祸事来临时,也能在最短的时机内找到稳妥的解决方法。
但这种人也有缺点,就是没什么创新思维,别人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不懂得灵活运用,所以他们只能跟在别人身后喝汤,能够小有作为,但是很难成为一个行业的领头羊,先驱者。
要知道,跟着别人走,那你永远也无法超越别人。生活中不妨大胆一点,多读书,多跟一些高质量的人交流,开拓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勇气,学会独立思考,这样,才能走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路子。
后知后觉的庸马。第三等是后知后觉的庸马,驾车人挥舞鞭子时,他们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所以还呆呆地站在那里不为所动,只有鞭子抽到身上,感觉到疼痛的时候,才会受惊奔跑起来。
这种“马”所代表的人,慧根比较浅薄,反应非常迟钝,生活中危机意识比较淡薄,做事犹犹豫豫,不够果断,经常错失机遇,也看不到即将来临的祸事,所以总是在苦难来临后,哀叹上天对自己不公平,也不给自己成功的机遇。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人处世,不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事先有周详的准备,这样,行事的时候才会游刃有余,即使遇到什么突发情况,也能不慌不乱。
如果遇事就慌张,处理事情犹犹豫豫,前怕狼后怕虎的,那么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只会扩大事情的负面影响。
所以说做人做事要英明果断,反应迅速,快刀斩乱麻,当断则断,才能及时止损,保留实力,以待东山再起。
慧根深厚的人,双眼灵动有神。经常不动脑或者不太聪明的人,一般都是眼睛无神、目光呆滞,而且眼睛很容易盯着某一处出神。而聪明的人因为经常动脑,所以他们的思维比较清晰,眼睛会十分灵动、有神。他们不会经常发呆或者盯着某一些出神。慧根深厚的人眼睛能透出慧气,让人一看就会被深深的吸引住。
慧根深厚的人,额头饱满宽阔。额头窄小、发际线低的人一般是开慧较迟,平时有一些小聪小慧,但不会太聪明,反应也会有一些迟钝。额头饱满、发际线较高的人比较早慧,也比较聪明。这些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反应很灵敏而且思考能力很强,应变能力也很强。
慧根深厚的人,耳高于眉、耳白于面。耳朵的位置比眉毛还要高的人,是天生的聪明相,这种人从小智商就比别人高,是别人口中的机灵鬼。耳朵比较圆润、颜色比脸色还要白的人智商情商都很高,工作上会有自己处事方法之外,对人也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