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熟读《智囊》开启智慧

(2023-03-15 19:57:49)
标签:

教育

历史

文化

收藏

育儿

熟读《智囊》开启智慧

熟读《智囊》  开启智慧

《智囊》是明代大文学家冯梦龙编撰的一部著名的智慧奇书,收入古人智慧、技巧等故事一千余则,取材广博,遍及明代以前史籍、文集、笔记、传说等。

上自治国用兵之术,下至平民百姓生活技巧、市井小智,无所不包,且格调品位较高,不仅趣味横生,甚至发人深省。对于当今各层人士来说,熟读《智囊》一书,是开启人生智慧的一把金钥匙。

生活中,我们常常轻易地评判某人是不是聪明,但要把什么是聪明、什么是智慧,这样的问题回答清楚,恐怕又不那么简单。因为智慧是复合的,聪明是相对的,既不能用单方面来衡量,也不宜用一两次下结论;既有横向对比,也要纵向比较;既要看当时的效果,也要看长远的效果;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现在的人生经验,是在前人的智慧故事中,汲取灵感,感悟其精髓,才有可能把邦些“闪光”点”,用来辅助自己决策。即便如此,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心应手。

作者冯梦龙,生活在明朝末期,在崇祯年间以贡士的“学历”,当到七品县令,在仕途上未必算成功。但他的著作留传后世的很多,最出名的应该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这三言,从这点来说,却是成功者。

大智者未必居于高位。居高位需要各样的机遇,拥有大智慧却需要下苦功夫,而这苦功夫、肯定不是下在如何谋高位的。但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总会以他的智慧照亮一定地域、照亮一定时段的历史。

《智囊》就是让我们从中得到 从《智囊》记载的历朝历代故事中读出智慧,读懂世界大义,从而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以达到政通人和,家庭和睦,天下清明的目的。

智囊的意思,就是囊括人间智慧。《智囊》一书,是有很多小故事组成的,每个小故事生动有趣,无不包含着智慧哲理。是一部成人和孩子都喜欢的书,里面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远见,是现在社会值得品味与一读的书籍。

现在社会浮躁愚昧,人心险恶,缺乏一种优良传统的持续,读《智囊》可以清净身心,返璞归真,洞察人性。三世遗之财,百世传之书,这是古人总结的经验,所以我们的传统文化才有耕读传家久之说。

《智囊》中说:镜物之情,揆事之本;福始祸先,验不回瞬;藏钩射覆,莫予能隐。意思是说:观察事物的实情,洞见事情的根本;不论是福是祸,都能在瞬间测中;别人在花言巧语、坑蒙拐骗,或包藏祸心,都瞒不了我。这正是《智囊》意义所在,所以说这是一部历事炼心的书。

《智囊》作为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读了它能够在生活中游刃有余,无论遇见什么样的人和事,都会波澜不惊沉着应对。因为里面记录了世间百态,就如老百姓俗语说的翘什么样的尾巴,拉什么样的屎。都在掌握中了。

《智囊》故事中揭露了更深一层的意思,如:晋武帝司马懿去抽签,抽了一个下下签,这其实包含着上上智。如果你听之任之,继续放纵此签就是下下签,就让你止步于。如果你能洗心革面,真心改过就能趋吉避凶从一开始。这也是天地之真理。

领略冯梦龙的《智囊》,看看中国文化史上这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收录着怎么样的故事、看看古人是怎样巧妙地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

冯子曰:智无常局,以恰肖其局者为上。人们的聪明才智出生于智慧智慧它可以从无生出有,也可以从有走向无;无与有之间的转换。它可以很高级,也可以很低级。它无形无状,应运而生,不受任何观念、形式所约束。

所以当我们运用智慧的时候,不要居于一种固定的准则,要因势利导,这样做才能真正发挥出智慧的能量。

因为智慧无固定的准则,所以,即使再愚蠢的人也有机会发挥出智慧的力量。相反,聪明的人,掌握很多原则、掌握很多技巧、熟读很多经典,反而受到其框定和缠缚,办法千千万,却出于原则、出于技巧,违背了智慧不受任何准则制约这一条,不能真正发挥出智慧的能量,而不堪大用。

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出于智慧的把握下,我与别人看到的东西也就不同了。别人受到固有知识、技能的局限,很难看到他们认知以外的事情,而我却可以;人们只看眼前的事端发展、变化,而我却可以看到更远的事情。

如: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这种能力怎么来的,就是通过智慧而来;别人越是急迫,越是办不好事情,局面则会变得越加杂乱,而我沉静自守,以静制动;别人对当下发生的事毫无办法,我处理起来却游刃有余。

《智囊》中说:“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置身于当今社会,若想要为人处世如鱼得水,就一定要时刻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与嗅觉。

冯梦龙说:真正的智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当因时因地制宜,找到恰当的对策,方可解燃眉之急。所以愚昧的人,偶尔也会有急智;倒是聪明的人往往因墨守成规而误判形势。因此,真正的大智慧其实没有固定形式,不限于思维定势,才能洞见核心问题,拟定长远的对策巧妙地解决危局,渡过难关。

下下人有上上智,我等当谨记于心,万不可墨守成规,误人误己。水不明则腐,镜不明泽锢,人不明则堕于云雾。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以,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智慧,得从认识自己开始,有了自知之明,才可分辨智愚不见笑于大方之家。

一定是有智慧之人方能洞察世事、人心,从而得利害,而《智囊》,可谓商界、政界、职场通用的智谋锦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