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不逾小节不拘

标签:
健康教育时评文化育儿 |
大德不逾 小节不拘
《前汉演义》中:“顺德必昌,逆德必亡。”纵览历史,万千君子修德立身,雕刻出中华民族之脊梁;再观当前,高层领导平和的话语中,寄托着对新一代的期望。修德乃中华民族之天性,人生正青年,自当以修德为本。养大德以登高行远,拘小节以立身成人。
养大德者,其志必明,以行远也。孔子晚年得意弟子卜商说:“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可见人之修德犹如栽树扶根,根正则木直,大德即人之根也。养大德之人,必有宽阔的眼界,因而能够向高远的境界攀登。
5G在手,任正非大方授权,只为造福人类;病毒肆虐,钟南山坚守前线,只为人民健康;山沟寂寥,于新辰毫无怨言,只为圆梦航天;他们的心中生长着参天大树,却只将树荫的凉爽留给他人、留给国家、留信世界,此之谓大德也。青年人,理应追寻。
拘小节者,小善必行,以立身也。与新时代的教育理念相同,修德亦要讲求全面发展。正所谓“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看似不足轻重的细小德行,亦可能对一个人的品格产生巨大影响。初入关中的刘邦,因财色不贪而终成霸业;助燕驱戎的齐桓公。因严守周礼而为人称赞。
正如老子所言:“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可见小节若拘,则大事易成;不拘小节,刚大德难修也。是以立足华实,“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亦是我们人生的一门必修课。
拘小节者,必成大器;养大德者,必拘小节。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做合格的好公民,更要做优秀的追梦人。唯有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为苍生奔波;唯有脚踏实地,立足平实,养自身正气,唯有拘小节以成大德。养大德以善小节,方能“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方能在民族复兴之路上行得稳,走得远。
评价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应当观大节,看主流,而不应斤斤计较于细微未节,更不能抓住一点不放,以小节之过否定大节,把人一棍子打死,把事情全盘否定。当然,这样说并没有鼓励你在小节上蓄意越轨犯规的意思,而只是说对人不必求全责备而已。这是需要特别加以指出而不容许钻空子的。
与人相处,倘不拘小节,或许会给人洒脱、直率、豪迈的印象。但是,一个不拘小节者,有时也可能就是不懂礼貌的人,甚至不按牌理出牌的人。不拘小节者,擅长我行我素或者唯我独尊,以至于爽快之梯,有搭在别人墙上的嫌疑。纵观历史,不得不承认,更多的拘小节者,却干出了更大的事。
有别人在场的情况下,不要自己哼唱,也不要用手指敲打或者用脚踢什么东西;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别人站着时,不要坐下;别人停下来时,不要自己走;和别人在一起,不要读书或看报。如果确有必要做上述事情,也一定要请求离开;事先没有得到允许,不要看别人的书或写的东西;别人写信时,也不要离得太近;这是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十四岁时,抄在笔记本上的部分“守则”。
可以说,这都是些小节,甚至是很拘束人的小节,然而,华盛顿却把它看做了成长所必须的“维生素”。假如他不拘小节,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很难想象他会把美国搞得花团锦簇。
著名的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小节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那块最短的木板。春秋时的子罕以“不贪为宝”;清朝廉卿张伯行以“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为铭;林则徐因自己有易发怒的弱点,自书“制怒”条幅挂于中堂;烟瘾特大的伟人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坚持不抽一支烟。
一滴水见太阳,窥一斑而知全豹。小节相当于试纸,可以测出一个人的素质与境界。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命运的偏旁部首。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他们后天的修养使然。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他们注重细枝抹节。相反,那些所谓的气度不凡、不拘“小节”者,一不留神就因小“疵”而掩了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