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六欲生老病死

标签:
健康教育时评文化育儿 |
七情六欲 生老病死
人生有六欲、七情、八苦、九难、十劫,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人的一生苍桑变换,有觞筹交措时的喧嚣扰嚷,也有曲终人散后的孤独落寞。
人,有生的疼痛、老的哀伤、病的愁苦、死的悲恸。有爱别离,就会有怨长久。有求不得,所以就会有放不下。人世沉浮,每一个人,都是一曲曲听也听不完,唱也唱不尽的生命骊歌。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因而只能以坦然的心情去接受。乐观,不畏惧。生活便会美好许多。爱别离,也有不得以而为之的苦恼。爱着便会希望在一起,不能在一起,当然会是一件苦心的事,亲人的别离,爱人的别离,友人的别离,都是苦闷的事情。
让分别变为相聚。这其间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美丽而有意义的过程。轻吟心中的空灵,无情无欲。彼及蓝空,凌近周遭。心识无忧,是飘在云端最甜美的梦。
七情六欲每个人都有,小到屁颠的孩儿,大到龙钟的老人;近到今天的昨天,远到明天的未来。然而一个人要背离抛弃七情六欲,又是多么不容易。佛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就像七情六欲:喜、怒、忧、惧、爱、恨、欲,生、死、耳、目、口、鼻。其实这十三个字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十三个字;这正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历史的精华。它们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它们被多少人低吟沉哦,挥笔洒墨;它们曾印烙过几代人的心灵神明,脑海情波;它们即是多少人共同意志的乍现!
七情六欲,每一个字,便是一世界;每一个字,便是一菩提;每一个字,便是一个生命。放眼未来,像中国的文字,几千年的积淀,其中沉凝了多少时光、文化、智慧、历史、血肉、情感和力量。
只是文字常常被我们简单地比笔划画,而能够明白参透其中意境的又有几人?像成语、像古文、像诗歌、像词曲;一个“醍醐灌顶”蓄有多大的智慧之泉。一段“忽魂悸以魄动”灌有多炫的揪心节奏;一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明有多豪的胸襟气派;一支“桑林之舞”,一曲“经首之会”,一行“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道出了多隽永的哲理。
要正确地领会其中的真知奥妙,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认知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这就像一堵墙隔阻了你向墙里看,你够不着它的高度,墙里有再多的美丽再多的繁华你也不能亲眼目睹。想要看得远,就得有一定的基石佐助。
所以,文字其实就是一种古老的符咒。 “喜”、“怒”、“忧”、“惧”、“恨”、“欲”、“爱”,可以向我们传递历史,传递情感,传递智慧,传递能量,给我们塑造出它们自身的宇本身的宙。
当你在驾驭着这文字的时候,不要忘了,你其实是在施展一种咒语,一种魔法,一种阵术;而当你看到了这些文字的时候,你也已经被施展了符咒,暗示和明示正在向你的神识灌输施者的精神意图!
比如,我们会把感情付诸文字,交给心仪的对象;把意境纵横撇捺,写下心中的文章;把泪水肆溢滚烫沾湿勾心的情节;把青睐投与广告上推销的名牌衣服。
然后,再换另一种角度,同样用“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的道理,来打开视野,审视世界。你会发现,这种“七情六欲”的精神力量,更不局限于文字;世上的一花一草,一木一树,一张纸、一个人,都有着深不可测的力量;也就是每一种东西都有它自己的节奏、规律,每一种东西都有它自己的宇宙,每一种东西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那它也就不存在了。而我们需要的就是要用智慧的眼光和正确的方法去与其它东西和平共处。
所以世俗有世俗不可抗拒的力量,七情就让它七情,六欲就让它六欲,用智慧丈量世界,用心感受生活,感受喜怒忧惧、爱恨欲生死、耳鼻口目所散发出来的旖旎光华、
人心难测深似海,七情六欲归于心。快乐、感动、欲望,有时甚至连自身都无法驾驽。学者说:左脑是控制人类活动的唯一。却不然,我觉得:心中的欲望,才是人类生活的主宰。
现实生活中,社会日益险诈,人们对金钱的欲望愈演愈烈。抢劫、偷盗、传销等名词,相信我们并不陌生,日渐熟悉。是社会的残渣?还是人类心灵欲望的道德伦丧?心中的欲望,如水中的沙土:少则清,多则浊;控制则激进,泛滥则残害。欲望,是人类难以跨越的墙。请注意,控制欲望,千万别让欲望吞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