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你以为孩子是来报恩的,其实是来对账的

(2022-10-26 12:07:28)
标签:

育儿

教育

分类: 育儿、教育

芒来小姐

上周,朋友和13岁的儿子产生争执。

儿子最近沉迷游戏,成绩下滑,人也变得。

为了阻止儿子游戏成瘾,她拿走他的手机。

谁知,儿子伸手来抢手机,还把朋友推倒在沙发上。

朋友懵了,儿子也意识到自己做错事,赶紧扶起妈妈。

回过神来后,朋友质问自己:我拼尽全力给儿子最好的,为什么越养越废?

当天晚上,她拉着老公探讨了教育失职的原因。

原因有三:

忙、太忙、总是忙!

父母爱对孩子说:爸爸/妈妈为这个家幸苦挣钱,你要理解。

可问题是:孩子凭什么要理解?

父母能缺席,他为什么不能为所欲为?

一位教育专家说:没人管教的孩子最。

因为当他犯错时,没人会盯着他,他不知道自己是在糟蹋父母辛苦经营的一切。

我深以为然。

你以为孩子是来报恩的,其实是来对账的。

养好了,你和孩子是股东关系,余生都在享受红利;

了,你和孩子是债务关系,不停为他善后还债。

熊娃打赏女主播,败光父母毕生积蓄

看到一个新闻:

一名14岁男孩,打赏了女主播16万。

那是他的父母缝制10年牛仔裤,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

请你们不要责怪孩子,一切错误都在于我。

面对上门采访的记者,孩子父亲揽下全部责任。

他和子原本在外打工,为了不让儿子当留守儿童,一咬牙将他接到身边。

父亲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才,竭力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

炎炎夏日,他把租里唯一的空调给儿子吹;为了方便上网课,挤出钱给儿子买手机。

男孩原本成绩不错,初二迷上女主播,一落千丈。

虚拟世界里的荣耀和吹捧,补偿了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

两个月内,他把父母攒了10年的钱挥霍一空。

最后,不但钱要不回来;男孩的个人信息还被女主播发到网上,遭到人肉、群嘲。

男孩解释原因:学习太累了,我懒得学,打赏能很快得到。

为什么?根源在于:内心没有力量。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心灵是包含诸多行动力的集合体,任何的内心活动都指向一个目标。

经常和父母相处的孩子,如果教育得当,会被激发生命活力,心怀目标干劲十足;如果父母在教育上偷懒,孩子会对自己缺乏自信,心中除了安于现状,没有其他念头。

如果父母在教育上偷懒,孩子会对自己缺乏自信,没有动力超越自卑,只想走捷径。

辽宁8岁女孩,花8.8万打赏女主播;

河南11岁男孩,玩游戏花了12万;

浙江12岁女孩,掏空22万家庭积蓄充值游戏……

每一个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缺席的父母。

父母越是不把养育孩子当回事,孩子越是学坏。

心理学家把这叫做:破窗效应。

窗户裂了个缝,放着不管,没人会去修,只会砸得它越来越破。

为人父母,宁愿少挣点钱,多学点正确的教育方法。

毕竟,穷只是一阵子,孩子长大成人后,会加倍回报;而却是一辈子,因为,你偷过的懒,都会变成孩子的成长隐患。

教育,是父母一生的事业

关于养娃,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帮大家算了一笔账:

孩子2岁前,多照顾他,他能拥有上进心;

孩子6岁前,多鼓励他,他会更勤奋学习;

孩子12岁前,多尊重他,他能学会独立自主。

上进、自律、独立……

拥有这些品质的孩子,收入比同龄人高3-10倍。

学校里,他们表现出色,更讨老师喜欢;毕业后,他们行动力强,也会是职场的宠儿。

教育,是一个人的起点,决定了他未来的高度。

养好了娃,父母就是在赚钱

最近,一则新闻引发全网热议:一位父亲放弃高薪工作,去幼儿园上班。

过去,他和子忙于工作,很晚下班,总是拜托邻居接女儿。

看着孩子寂寞的脸,他心里无比愧疚。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一旦错过就回不来了。

意识到这点后,他决定去幼儿园应聘厨师。

不但有寒暑假,还能提前下班接女儿放学。

 我每天都守在学校门口,接女儿回家,孩子也超级兴奋,总是第一个冲出校门,奔向我怀里。

聊到女儿对自己跳槽的反应,这位父亲脸上满是笑意。

放弃高薪,只为了陪伴孩子,这种做法,让评论区很多人不理解。

多挣点钱给孩子不好吗?

家里有矿才敢这样做。

这样说的人,都没有看到教育的本质。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鲍尔比认为:孩子的快乐独立指数,也应该是社会的经济指数之一。

尽管,无论在哪里,我们只看得到成年人的指数:挣了多少钱、生了多少娃、买了多少……

但,这些指数之下,还藏着下一代的隐形数据。

哈佛大学有一项持续了75年的研究,

结果发现:童年更快乐的孩子,成年后社交能力更强,婚姻更幸福;心智更健康的孩子,成年后责任感更强,事业更成功;性格更独立的孩子,成年后行动力更强,收入更丰厚……

就像李嘉诚说的: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业。

父母手拿刻刀,将孩子雕琢成型。

当他还是石头,我们看不出孩子的潜力;但从父母的教育态度,我们基本能看到孩子未来的样子。

给孩子最好的,不如陪孩子做到最好

英国BBC拍摄的纪录片《学校交换:阶级差异》中,

一位叙利亚女孩考上了牛津大学。

她就读于松散自由的高中,这里的学生阅读水平很低,平均只有7岁儿童水平。

她的成功,全靠父母费心费力。

这家人从叙利亚逃难到英国,经济上捉襟见肘。

尽管住破旧的子,却竭力把孩子送去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学校。

他们不懂教育,但会陪孩子学到很晚,也允许孩子做梦

在父母的支持下,女孩成长得野心勃勃。

我不想当普通人,我想当首相。

后来,女孩真的实现了梦想。

她考入一流大学牛津大学,毕业就进阶成功人士

心理学家认为:内在动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好成绩,并非来自补习班;而是来自父母给予的充足的精神力量。

这份力量,就是孩子成功的内在动力。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曾讲过一个话题:什么样的父母能培养出人才?

第一种父母,不肯放低生活标准。

他们挣钱,满足虚荣心,结果过度溺爱孩子,养出废柴;第二种父母,望子成龙却忽视自律。

他们对孩子赋予高要求,对自己低要求,不陪伴孩子探索世界,结果培养出庸材;

第三种父母,能够恰到好处满足孩子。

他们可以关掉手机,放弃挣钱机会,花一下午时间,耐心地陪孩子做一道数学题。

最终,他们培养出了人才。

相比同龄人,这些父母或许没有那么成功;

可是他们的孩子,却比同龄人优秀很多倍。

父母牺牲的时间和金钱,没有一滴白白浪费。

全都被吸收进孩子的身体里,化作精神力量。

挣钱给孩子,不如培养孩子的上进心

亲爱的父母,请别再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提款机。

从现在起,陪孩子做这三件事:

第一,陪伴孩子探索外界。

引导他有始有终地做完一件事,无论完成得好不好,都要耐心地陪着他做完;

第二,陪伴孩子学习提高。

孩子学习没动力,往往是因为缺乏目标,父母帮助孩子规划大目标、小目标,等于在背后推了孩子一把。

第三,鼓励孩子勇往直前。

允许孩子在父母看护下,尝试一些探索,比如爬树、登山、跑步,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冒险,会激励孩子越来越勇敢。

同时,避免做这三件事:

不要溺爱孩子,予取予求。

当孩子有需要时,给予能满足基本要求的东西,额外的奖励,鼓励孩子付出努力去争取;

不要忽视孩子,放任自流。

孩子当身体可以靠自己长大,心智却需要外界引导才能成熟,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不要苛责孩子,打压贬低。

多使用鼓励教育,一个有自信的孩子,能够更早学会独立自主,帮助父母减轻育儿负担。

当父母学会了把养育孩子,当教育当成一生最重要的事业。

孩子成才的问题,自然也迎刃而解。

养好了孩子,就是在赚钱。

 

 

 

芒来小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男女观察员,已出版《姑娘,活得大气才够精彩》。

 

 

 

(摘自:http://news.sohu.com/a/536867352_121289868

 

 

 

郑重的声明:本博客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