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高考还剩9天:如何缓解考试焦虑?
(2022-09-07 09:26:27)
标签:
心理学八段锦 |
八段锦(八段锦的心理八八)
昨天在院子里听到两个家长在聊天,就剩十天,这会什么也做不了,已成定局了。
一听就是在聊高考,今年北京的考生被折腾过两回,先是和全国一起线上,好不容易复学,临考又变回线上;其他地方有高三全封闭管理的,不知道这些不得已的举措有没有影响到备考情绪?
对于没钱没势的苦孩子,高考几乎就是唯一翻身的路,所以前几天爆出的“冒名顶替”事件才让人气得半死。
什么黑心的人,骗一次还不够,眼睁睁地看着人蒙在鼓里充满希望地苦读第二次;八十多岁只空长一头白发,毁了人家一辈子,还好意思拿着水果和一万块钱,借着慰问道歉的理由去威胁?
十年苦读,都在这一刻,凭什么你轻飘飘地道歉就想弥补?
高考这么重要,也难怪每年都会有意外情况发生,考前发烧、考场晕倒、莫名其妙忘带证件……说再多道理也没用,毕竟这件事的份量在那摆着呢。
01 考试焦虑是一种应激反应
关键时刻就显出心理素质的重要了,心理素质强,有可能超常发挥;要是太紧张的话,原有的水平也发挥不出来,还会出各种状况,之前的苦都白吃了。
隔了这么多年,我还牢牢记得语文试卷上的一道题,考白居易《琵琶行》里的一句,形容乐声极其美好(大意,原题干记不清了)。
本来《琵琶行》都能全文背诵的,那天大脑却一片空白,只好死马当活马医写了一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杜甫可高兴了)。
一直挺到最后一科考完前不查答案,用精神胜利法坚持,“这句挺贴切,没准就是它!简直就是它!绝对是它……”
就凭一句早就没关系的话记这么久,高考绝对是能造成PD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
考试最糟糕的地方,就在于它一试定输赢,但又很难做到真正公平,倒是很容易让人产生不必要的竞争心理,什么一分干掉多少人之类,怎么能不焦虑。
厌恶心理又让人本能想要逃避,但我们都知道躲是躲不过去的。
不过厌恶有时候也是种能量,能激起斗志,就看怎么引导了。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本.伯恩斯坦认为,考试焦虑是一种“应激”反应,应激就是一种压力、心理负担和苛求。
低水平的应激很正常,还能帮助我们应对挑战;但过高的应激水平会让人离开表现的“最佳区域”,自尊和自信水平都会降低。
你难以保持专注,可能还会感觉身体不适,情绪急躁易怒,紧张、沮丧和不知所措。
在考前就出现了一些身体症状,食欲下降、嗜睡或者失眠;
在考中出现,呼吸急促、头晕头疼、大脑一片空白等等。
上述的所有反应都可以归结为三种基本的应激反应:
屏住呼吸或呼吸变得没有规律
感觉不踏实
关闭了五感中的一种或多种
这三种反应都和身体有关,是应激反应让人和身体发生了“断连”。
今天给大家介绍伯恩斯坦在《战胜考试焦虑》一书中调节应激的几个办法,说说如何在考试时保持冷静、自信和专注,给同学们高考助力!
02 三脚凳
伯恩斯坦认为,一个人要想保持冷静和专注,就要像一个“三脚凳”,三条腿都稳稳的,才能结实、牢靠。
如果把人想象成三脚凳,每一条腿代表着一个你的组成部分,那么一条腿是身体,一条腿是思维,还有一条腿是精神。
哪些做法会削弱这三条腿的力量?
身体
当你一听到“考试”或者一看到解不开的难题就屏住呼吸,你就和自己的身体发生了断连。
人体离不开氧气,只有获得充足的氧气,人才能保持冷静,但在最需要冷静的时候我们却常常拔掉氧气,切断补给线,对大脑下了最高级警告:危险!
下面会讲到如何改变这种断连,请一定耐心看到最后。
思维
在数学语言中,“消极”一词意味着减少、使成为负数、从中减去,消极的自我评价有着类似的作用。
在不断告诉自己你不够优秀、你永远都不会成功的过程中,你就会瓦解自己的内部支持系统,背叛自己。
你看到自己没能通过考试;
你听到父母对你大喊大叫,露出失望之色;
你想象同学们带着成功的喜悦从你身边跑过;
……
我们到底在怕什么呢?
因为害怕自己出丑,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来避免这种可能。而做法就是用不断想象这些画面,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但是你要知道,这类消极信息并不是真相,而总是会歪曲或夸大,这就是我们和自己的思维发生断连的方式之一。
思维变成了你的敌人。
快停止这种负面的想象,换一种方式来鼓励自己!
精神
作为一名研究表现的心理学家,伯恩斯坦认为“精神”是最高层次的自我,引导我们成为“应该要成为的人”。
如果我们采取与目标一致的行动时,就是在和自己的精神建立联结,你的行动会引领你实现自己的目标;反之,当与精神发生断连就会分散人的注意力,误导你偏离目标,甚至无法树立目标。
在考试的过程中出现断连会让你产生逃避的想法:我不想待在这里,只要能离开考场,让我去哪儿都行。
在没办法反抗的时候,有的人会“无意”中忘掉证件,用健忘了来逃避;也有的人虽然到了考场,也会“心不在焉”。
你越是试图与自己的精神断开联结,你的应激水平就越会提高,你在考试中的表现也会越糟。
一旦你选择走入考场,就一定要有和自己真正有关的目标,不是为了父母、老师、同学或者其他乱七八糟的理由,只为你要成为的那个自己设定的目标。
这也是心理学家总是强调“为自己而活”的原因,只有目标和自己真正相关,才会激发人的全部能量。
03 重回冷静、自信和专注
根据“三脚凳”原理,当不再用消极评价打击自己,而多用积极评价鼓励自己的时候,我们可以慢慢找回自信;当用自己内心中真实的目标鼓励我们前进的时候,我们会变得专注;而想要冷静,还需要安抚我们的身体,从根本上消解过高水平的应激反应。
在复习过程中,当你感觉身体有了一些不那么舒服的反应时,请观察:
你是否绷紧了身体的某些部位(肩膀、腹部或下巴)?
你是否产生了焦虑的想法?
你是否屏住了呼吸?
或者,在考试过程中,当你注意到自己失去了冷静:
坐立不安
身体紧张
胡思乱想
你都可以这么做:
深呼吸三次,感受气体沉入腹部和腰部。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
脚踏实地(双脚平放于地面上,在椅子上坐稳并靠在椅背上);
充分调动感官(观察周围的颜色、感受衣服的材质、倾听声音);
保持这种状态几分钟;
回到学习(或考试)中,并与自己的身体保持联结。
建议在考前就多做这样的放松练习,让自己习惯一下。
我们本来就是有能量的,不过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放弃了自己的优势。
提高觉察身体状况的意识,学会用一些简单易行的办法来保持冷静并专注于当下,是一种极为必要的能力,在今后的人生中也会不断帮到你。
在那些你认为“一切都完了”的时候,重新找回能量,满血复活。
记住,你唯一的对手是自己,而不是周围的其他人。
愿每一个参加高考的学子都能如愿以偿,心想事成!
(摘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0664828295748332)
郑重的声明:本博客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