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杨丽萍被骂:如果女孩不能坦然接受自己的性别,人生之路非常难走

(2022-09-07 09:16:29)
标签:

心理学

八段锦

八段锦(八段锦的心理八八)

昨天,杨丽萍视频下面的一条评论上了热搜,

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一个儿女,所谓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让你再年轻30年,到了100岁,你的容颜难道还能保护30岁样子,即使你再美再优秀都是逃不过岁月的摧残,到了90岁,儿孙满堂那种天伦之乐。

嚯,什么时代了,还能理直气壮评论一个视舞蹈为生命的国宝级艺术家女人最大的失败,而且得到那么多点赞?

可见日常生活中没有结婚、生子的女性要面临什么样的处境。

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都被点赞,就是目前女性的写照: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新观念也拥簇者众;战争无休无止,但从来没有赢家。

觉得做母亲快乐的就去做母亲,觉得做其它的更快乐就去做其它的,其实没什么好讨论;

问题在于,去指责一个女性不生孩子的,还是一个女性;如果真是一个因为做母亲而感到满足的人,还会洋洋得意跑到别人的地盘去讽刺她吗?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用什么来评价自己不重要,怕的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早在一百年前,阿德勒就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女孩不能坦然接受自己的性别,她的人生之路会非常难走。

01 性别认同

众所周知,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阿德勒曾自认是他的合作者,但更多人把他当做弗大师的追随者。

不过他们的蜜月期很快结束,原因是想法太不同。阿德勒弃弗洛伊德而去,创立了自己的个体心理学

他们最根本的分歧之一,是弗大师强调泛性论和本能,比如女性无法超越的本能是对男性的嫉妒,女人天生如此,没办法在男人面前不自卑。

阿德勒则认为,所有人都是自卑的,家庭+社会性功能的完善和自我成长,才能帮助人们超越自卑。

想获得尊重和成就,男性和女性都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的文化并不重视母亲的地位和价值,重男轻女的思想普遍存在,让女孩对做母亲失去了兴趣,没办法兴高采烈地接受低人一等。

阿德勒时代的文化如此,现代的文化依然如此,只是程度略有不同。

如果不认为做母亲本身就是一件很愉快很有力量的事,母亲们只好退而求其次,追求这件事的附加价值:通过孩子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

阿德勒认为,有不少母亲会把孩子当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觉得没有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整的,孩子才让她们掌握了生死的力量。

就像那个网友的评论,你看你没有孩子,老了怎么办?就好像有了孩子这个秘密武器,就真的能对抗衰老了。

几乎所有的母亲都把自己当做上帝一样的生命创造者,把孩子当做了自己的作品。孩子教养得越好,就越能满足母亲的优越感和神圣感。

这本来是好事,如果一个人付出那么多还没有成就感的话,会心生怨气。

但也有些母亲为了实现优越感,会故意夸大孩子是自己一部分的感觉,认为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有孩子,而一个女人最大的成功是养好一个孩子

如果把全部的成就感都放在孩子身上,很显然说明母亲对自己没有认同。

能这么看待母亲身份的人,很自然会想控制孩子,让孩子依赖自己,会严重损害孩子的合作和独立性的发展,而这是决定一个孩子能不能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

15岁女儿弑母案中,孩子竟用最极端的方法摆脱母亲的控制就是一个血的教训。

02 母亲的自我&孩子的自我

一个母亲的难题,可能是怎么能让自我不淹没在母亲这个角色之中,让母亲和孩子的自我发展不演变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双输结局。

其实那些骂人不生孩子的,未必不在羡慕别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获得人生的另一种意义。

如果孩子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母亲更是如此,才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犯罪心理学家斯坦顿.萨梅洛在《犯罪心理分析》一书中指出,罪犯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不愿意负责,缺乏合作精神,不管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

遇到问题,罪犯总是会采用他们认为最方便、快捷的方式,而不在乎一般人在意的法律、道德或者情感。

比如说如果觉得谁挡了他的路,犯罪式思维是宁愿干掉他们,而不是绕行或者协商。

这个观点和阿德勒的观点不谋而合,阿德勒认为,很多人都不明白,对他人做贡献是提升自我价值的唯一办法。

所有的失败者、罪犯、精神病患者、自戕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不愿意或者无法融入社会生活中,他们无法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他们把视线只放在自己身上,生命意义只和自己有关。

他认为一个成功的母亲,不是让孩子只爱自己,只信任和依赖母亲,而是让他学会和其他人建立平等合作关系。

在合作的关系里,母亲和孩子都能发展自我、适应社会。为了做到这一点,母亲既要自己学会合作,也要发动更多资源,引领其他人和自己合作。

综艺《婆婆和妈妈》让林志颖妈妈以挑剔儿媳穿着、苛求做家务等恶婆婆行为被骂上热搜,受气小媳妇陈若仪多次被欺负到落泪,万箭穿心,获得了大量同情票。

同情归同情,但是看她就很容易产生我是受害者,还能有什么办法的无力感,反倒是一向因为爱作招黑的伊能静,表现出了强大的韧劲,更像是现代儿媳的自我进阶之路。

她会关注家人的心情,主动为婆婆安排购物,照顾好丈夫的生活,但更会关注自己的心情:

她主动向家人要赞美,请丈夫多对孩子和自己说我爱你;她对自己的付出骄傲,感到委屈时也能直接说出来。

有一次,伊能静说自己为大家准备饭很辛苦,做老公的减肥餐,还要分开做两个孩子的辅食。

结果老公说:又不是每天都做,家里有阿姨;婆婆竟也夸起阿姨的汤烧得好。

伊能静很不高兴,当即说:我说这话是让你俩赞美我,看来你们并没有体谅过我的辛苦。

婆婆马上给她点了赞。

还有一次,她说到父亲直到去世也没说过一句我爱你,所以她没办法确定父亲对她的感受,成功引起了婆婆的共情,和她站在一起,让懒得表达的儿子以后多注意。

把婆婆变成同盟军,让丈夫也加入沟通,伊能静一直在促成家庭成员按她的希望走向更好的合作,而不是被动等待别人的救赎和安抚。

社会和家庭对女性的打压的确是现实,但现在已不是旧时代,女性用不着把自己代入忍气吞声的受害者角色,完全可以做引领者和合作者。

阿德勒认为,人是有意识的个体。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掌握命运。

03 正常的生活

给女性一个伟大的好母亲或者事业家庭平衡得很好的优秀女性的标签,都不如让她们过正常的生活。

正常的生活不是说必须要结婚、必须生儿育女,而是不会仅仅因为性别决定必须要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除了家庭之外,也能培养出基本的社会兴趣。

现代女性应该活得更理直气壮一点,为自己争取更大的空间,而不是像螃蟹一样,不但自己甘于待在背篓被踩,谁想往上爬,还得拼命把她拉下来。

伊能静有这样的硬气,可能是因为她不是谁背后的女人,而一直保留着自己的舞台。

杨丽萍说她是生命的旁观者,当鲁豫问她是不是孤独的时候,她说,水是你的伴侣,云也是你的头发,空气又是你的气息,这不孤独啊。

 

她还说,一只小蚂蚁是我的孩子,我的舞蹈作品是我的女儿,所有的学生都是我的孩子。

自然之子,这不也是母性的另一种模样?

女性可以生育孩子,拥有生育或者不生育的终极选择权,男性没有这个功能,但为什么没有男性会因此羡慕女性?

当然是因为,做母亲实在太辛苦。

如果做母亲对女性就意味着放弃生命中最热烈的挚爱,或是仅仅意味着牺牲和付出,她们当然可以选择放弃;但如果能让她们重新认识生命,发展出更丰盈的自己,那付出和牺牲也值得。

而做到这一点,既需要个人努力,也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

愿我们都能随心做选择,自在做女人。即便有怨,终将无悔。

 

 

 

(摘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9151615394671734

 

 

 

郑重的声明:本博客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