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孩子不自信,父母怎么劝导很重要:越害怕,越自信
(2022-08-30 09:17:26)
标签:
育儿教育八段锦 |
分类: 育儿、教育 |
八段锦(八段锦的心理八八)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不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在遇到考试、表演或者其它重要的场合的时候,他们紧张、害怕、语无伦次,这让他们很沮丧。
01 测一测你是否自信
可以先通过下面的测试了解一下孩子的自信程度。
【小测试】测一下你是否自信?
非常不同意:1分;比较不同意:2分;中立:3分;比较同意:4分;非常同意:5分;
1、只要我努力去做,就一定能解决棘手的问题。
2、即使有人反对我,我也能设法达成目标。
3、我感觉坚持并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不难。
4、我能够应对生活中不同领域的各种意外情况。
5、我相信自己能有效地应对各种意外事件和挫折。
6、我喜欢新的机会。
7、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能保持冷静。
8、我能解决自己遇到的大部分问题。
9、大部分时间里,我都是很有激情、备感充实、活力四射的。
10、我确信自己可以应对遇到的任何挫折。
答案:
A:41-50分
你是个自信的人,你坚定地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取得成功。
B:31-40分
大部分时间你对应对各种场合和困境的能力还是很自信的。和大多数人一样,你对生活的某些方面更自信一些。
C:21-30分
你的自信力水平还不够高。你目前可能有些焦虑,或者对如何应对目前的处境感到迷茫。
D:10-20分
目前你的自信力水平很低,但这是可以改变的。自信力水平越低,进步的速度就会越快。
02 父母能做些什么
如果孩子自信程度比较低,父母该怎么安慰他们,更重要的是如何鼓励他们重建自信呢?
其实,自信并不完全取决于孩子是否优秀,而是在于他们怎么看待自己和别人,怎么看待什么是自信。比如说,他们认为自信的人 是什么样子的呢?
是不是:
慷慨陈词,在面试中得心应手;可以与素不相识的人打成一片;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也怡然自得;……
但是,这些只是一些外在表现而已。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自信并不是像他想象得那样。
自信的人不是无畏,他们也会恐惧和焦虑自信的人未必总是无所畏惧,他们也会为了很多事情烦恼,也会感到害怕和不知所措。
自信的人和不自信的人区别并不在于害怕和焦虑的程度,而在于如何忍耐而且不受影响地面对自己的处境。
想要自信,就要学会控制情绪。
肯定有些人或者有些事会让你感到难受或者烦躁,也许你不喜欢和人接触,不知道怎样面对拒绝,不敢主动发展一段关系,但是你只能硬着头皮去面对,学会为了长远的幸福管理这些消极情绪正是获得自信力的过程。
自信和感觉无关,和实现目标有关本哈德·施林克在《朗读者》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年轻时总感到自己一会儿信心十足,一会儿又自信丧尽。我想像自己完全无能、没有价值,同时我又觉得自己是天生我才,并且可以马上成功。在我充满自信时,我连最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但哪怕一次最微不足道的失误,也叫我确信自己仍旧一无是处。
你看,是不是人人都以为自信是一种感觉?但是一味听凭感觉的自信,好像又很不稳定。
实际上对自信更准确的解释,是指能够按照自己的长远目标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即使暂时有些不适应也能克服。
很多人虽然自信却很低调,不太引人瞩目却能征服生活中的挑战。因为他们能够:
抓住新的机遇;应对挫折,并迅速从打击中恢复过来;应对新环境、新困难和新机遇,把这些看作是挑战,而不是威胁;主动做出改变而不是寄希望于他人或环境自动发生变化;坚持不懈地实现自己的长远目标,哪怕是在感到焦虑、苦恼和害怕的时候,依然如此。
想要建立自信,就要学会设定目标,然后努力实现它。
越害怕,越自信你是不是以为,害怕就是不自信的标志?
著名歌手谢莉·芭熙在出名之后承认:“我现在站在舞台上比以前更紧张。”但这反而能让她在成千上万观众的音乐会上完成出色的表演。
其实不是只有你才会感到紧张,有很多成功人士也和你一样,在接到新任务的时候惊慌失措。
为什么自信的人能够克服这种紧张情绪?
不是因为他们更骄傲、更不在乎,而是他们学会了轻度地紧张,并利用这种紧张感集中注意力,振作精神,把自己保持在最佳状态上。
有一件事你可能不知道,那就是越置身于自己非常害怕的情境,越是可能享受这种情境,甚至能够迸发激情,完成你平时不能完成的任务。
期待自信,不如打破思维定势也许每个孩子都希望像电影里演的那样,某一天突然一睁眼,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充满了自信,生活焕然一新,再也不用畏畏缩缩。
但是这些只是愿望罢了。
自信力首先意味着不怕采取行动,并且主动掌控局面,但是,究竟要掌控什么呢?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想法),那么他就会为这个想法感到痛苦(感觉),他无法努力去尝试新事物,更有可能一成不变地生活下去(行为),最终向自己证明,“我确实是个失败者”。
想自信,就要学会改变思维习惯和行为,你不主动做出改变,事情就不会有转机。
03 打破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
打破负面情绪占上风的恶性循环,可以教孩子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1、积极的思维习惯和信念
自信的人,都有积极的信念;不自信的人经常用错误和失败折磨自己。但是,这都是可以改变的,通过有意的训练,你也可以获得有益的信念和坚定的信心。
2、行为
从最小的、你能做到的事情开始第一步,只要开始第一步,后面就好办了。
3、目标
制定明确的目标,可以让孩子搞清楚什么时候应该学习和安排生活,什么时候应该保留精力以达成目标。
4、资源
当你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想办法求助别人,同时也要挖掘能让你获得自信的资源。可以拿出一张纸,写下“我擅长做的事”,并回忆当你成完成一件事的体验,并且经常这么做。
5、心理弹性
从挫折、拒绝、批评中迅速恢复过来的能力很重要。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让你变得更强大。可以从小的挫折中锻炼,改变失败者思维模式,看一看不打击自己会怎么样?
6、坚持
提升自信力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只要能坚持从小改变开始,开始行动吧,六个月后再来测一测自信力,看看有什么变化?
勇敢不是没有畏惧,而是直面恐惧,掌控全局——马克·吐温
参考文献:《自信力》
(摘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1727221422146124)
郑重的声明:本博客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