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好学生”和“坏学生”,其实差在这一点

(2022-08-30 09:10:19)
标签:

育儿

教育

八段锦

分类: 育儿、教育

八段锦(八段锦的心理八八)

兰斯·金是位国际教育专家。他很想搞清楚一件事,好学生坏学生到底有什么不同?于是他做了一项调查。(用好和坏来界定学生是很不科学的,只是为了描述上的方便,您可以简单理解为成就表现上暂时的好坏。)

兰斯跟踪观察了100位学生,然后把那些能力表现总是排在前面的好学生和后面的坏学生挑选出来。他问了这些孩子很多问题,想要发现两者有什么真正的差别,但并没找到。

只有一个问题,好学生坏学生的反应截然不同。这个问题就是:你如何面对失败?

失败具体来说可能是一次考试失利,或者在某项运动中不达标等等。兰斯发现,面对失败,坏学生通常会:

·拒绝承认失败,假装自己没错

·夸大失败,尽量避免任何可能导致失败的行为和活动

这一点八段锦深有体会,自从小学三年级在体育课上做后滚翻不小心挫到脖子以后,我就再也不做后滚翻了~

·把失败归咎于他人、环境或者天生的能力不行

·不从失败中获取经验

·满足于表现不佳的状态

而好学生会:

·接受失败,认为失败是暂时的、某领域的

·深刻认识失败,找到其中自己的责任

·从失败中获取经验,并在以后予以关注

·作出改变

并不是失败多了就会成功,对待失败的态度才是关键,好学生会在失败中成长,而坏学生却在失败中消沉。

怎么培养指向成长的失败态度呢?

兰斯分享了一个自己的故事。他有四个孩子,其中两个孩子是人见人爱的好学生;但另外两个孩子,分别在16岁和17岁的时候提出要退学,坚决不考大学了。

这个场景很熟悉啊。我经常听到家长说,孩子不想上学了,然后焦急地四处求助,问怎样才能让孩子去上学?

即便有的孩子已经明显地表现出低落、封闭等不适应的状况,家长不得不让他暂时回家休养,但父母关注的也不是孩子想怎么样。

还没歇几天家长就开始担心功课,想方设法劝服孩子去上学。不到万不得已,退学是根本不能想象的。

没想到教育专家兰斯自己的孩子也要退学,他会怎么办?

兰斯很认真地问那两个孩子,你们确定能接受不上大学所产生的一切后果吗,比如找不到好工作、没钱、生活艰难?在得到肯定答复以后,兰斯很痛快地同意了孩子退学的要求,熊孩子们就高高兴兴体验社会去了~

讲座过后,我特意去问兰斯,您真的能接受他们退学吗?言外之意,什么事都没有就要退学,您不抓狂?

兰斯是这么回答的:我必须这么做。当然,前提是他们已经到了可以决定这件事的年龄。

这终归是孩子自己的人生,不能自我负责,怎么可能培养出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

作为父母,你能做到兰斯这样吗?

如果你是这样的:

喜欢为孩子包办一切,规划正确的道路;

遇到问题你总喜欢帮他在外界找原因,不让他学会自我负责;

苛求完美,孩子任何一个不符合要求的行为你都会指责;

在意分数,每一次不理想你都会大惊小怪;

……

那么,你就需要特别小心了,你很可能正在剥夺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

事实上,兰斯的两个孩子四处游历了几年以后,亲自体验了人生百态,最终还是选择了重返校园。

不管多么心疼,父母都不得不允许孩子走弯路。 如果真想帮忙,父母可以做什么呢?

第一个策略:帮助孩子确定符合自己的目标。

一个好的目标有四个特点,可观察性、特殊性和具体性、可被拆分成小步骤、每个步骤五分钟可以实现。

有时候不是孩子不想做,而且不会做。

一个可实现的目标,首先要基于对自己清晰的认知,包括了解自己的兴趣、专长以及现实条件等等。这样的目标,遇到困难的时候才有可能坚持下去。

父母的作用就是鼓励和帮助他们发挥特长,建立符合自己的目标。

第二个策略是如何达成目标的策略。

从目标到实现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很多失败。在每一次失败后,都要陪着孩子总结经验,然后发展一个新的策略。

为什么说有时候失败是成功之母呢?

因为,在对一件事不能充分了解时,策略也会非常有限,还可能是错的;但随着不断从失败中获取实战经验,不断调整,策略会越变越聪明

能轻易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作为普通人,没有足够的失败体验,很难发展出成功的策略,这才是失败的真正意义。

父母想要孩子成长,就必须放手,让他在和每一个困难搏斗中,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目标和策略。而父母能做的,除了支持的态度,就是帮助他们发现从困难中修复所采取的策略。

指责和抱怨没有任何意义,教他更好地认识自己,帮助他找到合适的学习策略才有价值。

最重要的是,在他坚定的时候,尊重他自己的选择,而不是替他安排好一切。

世上没有白走的弯路。200年前,歌德就曾说过一句话,到今天依然适用,很多家长过分地努力和热心想让孩子生活得更容易,反而使他们的生活更痛苦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超越对失败的恐惧。

 

 

 

(摘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1547801267714874

 

 

 

郑重的声明:本博客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