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儿童平均90秒就能被陌生人成功引诱:性安全教育的5不原则
(2022-08-30 09:08:28)
标签:
育儿教育八段锦 |
分类: 育儿、教育 |
八段锦(八段锦的心理八八)
英国有电视节目曾做过一个儿童对陌生人戒心的实验,结果发现接受测试的儿童平均在90秒内就能被一名陌生成年人成功引诱。
参加实验的是9名5-11岁的儿童,他们的母亲均提前知情,暂时离开留下不知情的孩子独自玩耍。
这时一名男子走上前去跟孩子搭讪,称自己的孩子或者狗丢失了,希望小孩能帮他寻找。
表现最好的有两个:一个7岁的小男孩最初拒绝与陌生人离开,但在45秒改变了主意;一个 11岁的男孩在跟陌生人离开的半途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迅速返回到游乐场寻找母亲。
其它7名儿童都很痛快地同意跟着陌生人离开去寻找丢失的小孩或者小狗,而且9名儿童均和这名陌生人聊得很开心,虽然孩子们身旁就赫然立着关于“陌生人危险”的警告牌。
参加实验的一个孩子的母亲说很难相信自己的孩子“竟然这么快就同意和陌生人离开,还随便跟别人有身体接触”。
另一名正要开始上中学的11岁女孩也同意跟着陌生人离开,她的母亲说:“这简直是每个父母的噩梦!我的女儿平时非常精明和机灵。”
儿童专家则说:“坏人往往以友好的方式行事,试图赢得受害者的信任。”
一家儿童慈善机构随后在一份声明中说:“调查结果已经证明了我们的孩子没有被正确教导,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跟陌生人保持安全距离,这样会造成很多潜在的危险。”
这已经是比较在意安全问题的英国了,咱这的状况更糟糕……
中国电视台后来也做了类似节目。那个来实验的男子带着奇怪的眼镜,怎么看都是怪蜀黍的样子,可是毫不妨碍可爱的小萝莉被他劝服拉着他的手高高兴兴和他走了。
拉着手!!!
作为一名家长,看过那么多和教育有关的文章,我发现想找到一个简单有力的安全准则却很难。
安全教育只有能转化成所有人都能熟练操作的细化法则才能有效果。这应该是比学习考试之类更需要严格执行的教育准则。
安全教育的误区
我发现在中国的安全教育中,最缺少的是性安全教育。这不难理解,中国人对性忌讳莫深,把它当做很龌蹉的事。
这一思想也延续到了性安全教育上,没人能不脸红地把它说清楚,讲透彻。所以就干脆不讲,或者讲也讲不到点儿上。
除了电视剧里那句“别和陌生人说话”勉强沾点边以外,我搜空脑袋能想起来的就只有一句话:“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能碰”,还是在一个“中英小学生守则对比”的帖子中第一次看到的(据说其实是英国小学入学的儿童十大宣言)。
这句话印象深,是因为以前从来没听说过如此精准易行的说法。不过我给孩子讲这句话的时候还是出了一个纰漏。
他问我为什么背心下也不能碰?我才想到这句话更多的是针对女孩。
第一个误区:男孩不需要性安全教育。
知乎上发布了一个调查,认为受侵犯孩子年龄越小,性别比例就越接近,甚至可能出现男孩多于女孩的情况。林肯公园乐队主唱,童年就曾经被性侵,这对他的影响并没有随着年龄增大而得到解决,直到他以自杀了断。
即便到了成年,男性虽然比女性被侵犯者比例小得多,但是还是有很多实例。
第二个误区:只有陌生人才是我们担心的对象。
调查结果是:实际上熟人才是性侵害的主体。
南方日报女实习生侵害案中有一个细节特别引人注意,受害女孩小卉说,“我以为强奸都是在街上,黑漆漆的,跑出一个陌生人把你抓了,要有暴力,打晕你啊,拿刀逼你啊。”
其实她之后那些晕乎乎的举动,都是心理上没有正确认识这件事的结果。
打死她也不信道貌岸然的“实习老师”会完全不给她周旋时间立刻实施强暴,所以一直存有侥幸心理,提前出现那么多迹象都没能穿破这层厚厚的思维方式。
难道只是因为她太幼稚了吗?
其实小卉正是符合我们这个社会盲目遵从权威的教育结果,善良、听话,同时又胆小怕事,所以她轻易相信了“权威”,而且本能地害怕他,甚至直到事件结束她都怀疑能不能告他。
实际上在这个轰动案件之前,另一位实习生小利,也被成某要求去咖啡馆“聊聊”,和对小卉的套路完全一样,不同的是小利立刻离开了。
小利的安全意识显然比小卉强,这个意识最终保护了她。
安全教育的难点其实是破除权威迷信,尊重自己,这点才是最难的。
特别是在把对权威的服从看得非常重要的思想文化中,尊重个人感受是需要格外强调的。
为了服从权威的要求到了身体受到残害还不敢捍卫自身权利的地步,在之前的内蒙古初中生受侵害事件中也有体现。这说明安全教育已经出了多大的纰漏。
安全守则
八段锦特别总结了 “五不原则”(防护篇),不期待完整全面,只希望能留得下一点点有用的印象:
1、 不搭理原则。
陌生人怎么和你说话、怎么要给你好吃的、陪你玩游戏……一概就是不搭理!
没有家人在场的情况下,用不着管什么乐于助人、文明礼貌,成人不需要小孩帮忙,对陌生人的任何问话都不要回答,以防他们假装和你是熟人阻止了别人救助你的可能。
小孩只需要管好自己!
2、 不单独原则。
陌生环境中,尽量不要一个人活动。暑假马上开始了,夏令营啊游学啊什么的,尽量和小伙伴在一起,不要落单,这不是不独立!
僻静之处不要单独去,比如加油站的厕所,没有人的房间走道什么的。
有成人单独要带你去什么地方,一概不去!一般这种活动里没有需要把某个孩子单独带走的。
3、 不许摸原则。
首推这句“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摸”,其次,过分的抚摸和亲吻也是不恰当的。
身体是自己的要自己做主,一旦觉得不正常不舒服要马上说不、推开和远离。即使为此得罪人也无所谓,能被得罪的肯定也不是什么好人。
4、 不古怪原则。
有些细节不可能做到事先一一提醒,不过即便小孩子也是有直觉的,一旦发现什么事情或者什么人古怪,让你感觉不对劲了就马上离开,并报告给家长。
有些人的靠近开始是以比其他人更亲切的关心开始,但迟早会露出马脚,一旦觉得古怪马上远离。
5、不保留原则。
对要求不告诉父母的这类秘密坚决不保留;发现任何异常都不对父母保留。
内蒙古初中生侵犯案中的女孩如果开始能做到这一点,也许不用付出痛苦一生的代价。
安全是排名第一的原则,胜过爱护财物、尊重权威、文明礼貌、别人的看法等等。
说了这么多,不是要让孩子担心这世界有多可怕,整天处于不信任别人的恐惧中;而是科学地告诉他这是一个大世界,有可以信赖的,自然也有不可信赖的,没有百分百的安全。
宁可因为防范意识失掉了一些冒险的乐趣,也不能因为过于天真毁掉自己的一生。 “You can never be too careful. ”(怎么小心都不够)。
其实这些原则不止对孩子有用,成人也需要。保护自己的意识永远是必须的。有了保护自己的能力,再谈对世界的信任才更有意义。
提醒最烂的不安全,是为了最好的更安全。
对于安全教育,您有简单易行的守则吗?留言分享吧,让更多的人可以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摘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1160361483872146)
郑重的声明:本博客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