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乡村教师教师在编老师他们 |
分类: 民生话题 |
“我有个学生,毕业之后,心怀理想决定回到农村当老师。可是他是整个村里挣钱最少的人。”湖南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原校长对记者说,为贴补生活,这个乡村教师只好白天教村民的孩子上课,晚上却到学生家里给人家搬砖、盖房子、干活挣外快贴补生活,被人家称为“半边户”。(4月7日 新华网)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老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而且他们的收入也不低,还有寒暑假两个长长的假期,可殊不知,这样的“待遇”并非每个老师都能好好享受。据统计,全国现有104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农村就占到了其中的一大半,总数达800多万,而这些乡村教师中,有不少人都像新闻中这位老师一样,他们白天为了工作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上,晚上为了生活不辞辛劳做“苦力”补贴家用。可以说,“白天教课晚上搬砖”是他们最真实的生存状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除了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教师待遇偏低之外,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的身份。由于教育投入的失衡,乡村教育处于弱势地位,致使师资严重不足,只好用“代课教师”来进行弥补。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他们一直属于编外人员,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临时工。虽然干的和在编老师一样的工作,甚至是比在编老师干的多,甚至更出色,但只是因为是非在编老师,因此不但工资收入上无法和在编老师相比,至于津贴福利待遇评职称个人发展方面就更不用说了。
笔者有个堂妹是师范院校毕业的,现在在陕西南部的一个小镇支教做代课老师,也是临时工,前段时间过年的时候和她通过电话,她告诉笔者同在一所学校,人家在编的老师不但有月饼发,还有购物卡等福利,自己却什么也没有,而且他们这些代课老师,工资还是三个月才结算一次。刚刚毕业的她无奈还找同学借钱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言语中充满了无奈之情。笔者听后也是感慨良多。虽说国家三令五申,对于代课教师和正式老师要实行同工同酬,可是现实却并不那么美好,拖欠代课教师工资的事情时有发生。
教师毕竟也是普通人,也需要生活,也需要养家糊口,总不能饿着肚子站在三尺讲台上教授知识。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尊者,古今中外都受人尊重,但我们的社会却一次次的伤害了他们。笔者认为,对于乡村教师的生活现状,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了事,有关部门更应拿出切切实实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做,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当其冲的是,教育部门要为乡村代课教师提供“扶正”的机会。停止招聘代课教师,并对现存的代课教师进行“温情操作”。在学校的编制限额内,拿出一定数量的名额,组织取得相关资格的代课教师参加转正考试,考试合格的转为编内人员,不合格的可以分流或调整工作岗位,转为非教学人员。这样,既给了代课教师一个合理的“说法”,又从侧面激发工作热情,提升了代课教师的教研能力。
其次,学校要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提供更多的物质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给予关心,切切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给他们创造条件,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调动工作积极性。同时,关心他们的所思所想,有问题及时沟通交流,不让矛盾激化。
最后,社会应给与乡村教师同等的尊重,倡导尊师重教之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不管是编内还是编外教师,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都应得到社会的尊重。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为学莫重于尊师”、“疾学在于尊师”、“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都强调了尊师重教对于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性。乡村教师同样是在三尺讲台上默默无闻地耕耘,平凡而伟大。
乡村教师同样热爱着教育事业,同样有着“青丝堆雪、蜡炬成灰”的情怀,他们所要求的不过是剥离于编制之外的同等的待遇和尊重,这是他们应得的,也是国家和社会能够也必须给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