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父母跪拜孝道文化节感恩 |
分类: 文化视角 |
日前,上海嘉定区民办斌心学校举办的“孝敬文化节”上,全体学生在《孝亲敬老歌》和《跪羊图》的背景音乐中,向自己的父母长辈行三跪九叩之礼,然后膝行至父母面前聆听父母教诲,亲子促膝互动交流。 (2015年1月12 日环球网)
新闻曝光后引发网友纷纷议论,赞同者很多,反对者也不少。赞同的认为学校此举正是弘扬孝道正能量的做法,意义颇多,而反对者则认为,孩子孝敬父母的方式很多,没必要搞什么集体下跪的方式,更有学者认为这一跪跪掉了平等与尊重,是向奴性文化屈膝。而据笔者看来,对于此事,大可不必过度解读,更无需上纲上线。
首先,“800学生跪拜父母”只是该校 “孝敬文化节”中的一小部分内容,除了跪拜父母的环节外,“孝敬文化节”还有“一根白发,万般情思”,祭祖大典等诸多宣传孝道,弘扬传统文化的内容,一些人将一个完整的“孝敬文化节”割裂开来,仅仅盯着其中一个环节不放,这样的立场本身就是有问题的,那自然得来的结论也有失偏颇。
其次,从此次“孝敬文化节”的效果来看,不少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和仪式,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这样的活动和仪式,第一次真正看到了父母的辛苦,体会到了父母的艰难和为自己的付出。而且不少的家长也觉得学校通过实际行动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这比看书印象更深刻.那么,即便是“作秀”又何妨妨?
再次,每当我们看到社会上一些孽待父母,对父母大不敬的新闻时,每当我们被一则则“空巢老人老泪纵横”的报道轰炸时,每当我们被一幕幕“留守老人意外身亡”的画面戳痛泪点时,我们总是大声呼吁国家应该重视孝道的宣扬,呼吁学校应该加强孝文化的教育。那么此当有学校愿意尝试宣传孝道,愿意改革教育方式时,又为何不能理性看待呢?
最后,至于跪拜之礼,在旧时固然体现着一种等级、尊卑观念,但它归根到底就是一种礼仪,一种形式。在我们家庭的习俗中,特别是在祭奠先人时,仍是无可取代的最隆重、最虔诚的礼节。那么,弘扬孝道,铭记感恩,这样的主旨总要附着于相应的形式。对形式的推崇,正缘于它契合所强调的内容。就此说来,对孩子偶一跪拜父母,大可不必口诛笔伐,上纲上线。
此外,父母对孩子的倾情付出,如三春之晖,固然不苛求孩子们回报,但做儿女的,应当意识到这种恩情,并有所反馈。问题是,一些父母的这种心理需求,不一定能得到满足。那么,学校特地举办“孝敬文化节”,让学生以跪拜这种传统礼仪对父母表达感恩,亦未尝不可。它至少是对孩子一种善意的提醒,令其体悟到父母为其成长付出的心血,并籍此表达爱意与感谢。
当然,孝心不能速成。并非过一个跪拜父母的孝敬节,就能让孩子养成感恩父母、尊亲孝亲的德行,这就有待学校和家庭以多种方式,弘扬积极的孝道文化,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孝心、感恩之心。懂得感恩,知道生活所赋予自己一切的渊源,孩子才会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观。感恩不是简单的知恩图报,它更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阳光人生的精神自觉,孩子们都应领悟到这一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