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队经历之三十六——百家送别饭

标签:
历史情感文化美食杂谈 |
分类: 插队经历 |
有一天,音响里飘出歌手李娜《你家在哪里》的歌声:“你家在哪里 我家邙山头 吃过百家饭 走过千村路 学过百灵叫 听过黄河哭 敢哭敢笑敢愤怒 困难面前不把泪流 困难面前不把泪流 爱要爱的深 恨要恨个够 人民是亲爹娘 乡亲是好朋友 谁的是谁的非 天在上头 天在上头······。” 触动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40多年前招工回城的岁月,回到了那临行之前乡亲们为我们送别的百家饭。
饯行送别,在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传统习俗。亲朋好友欲远行,置办酒席,为其送行,以示祝福和惜别。这样的送别饭,从当年十二月中旬村里老乡得知我们两名知青要招工回城就开始安排,头几天还主要是安排在中午和晚上,到后来连早饭都开始算了,一天吃三家,就这样直到12月28日我们离开也没排完。
当地老乡招待人吃饭,讲究无酒不成席,当时供销社里面酒的供应品种也不多,果类酒就有佐餐葡萄酒,樱桃酒等;当地老乡偏爱的是散装白酒,这是一种用白薯干作为主要原料酿造的白酒,八毛钱一斤,这种白酒没有品牌,当地老乡到供销社就说打多少多少白酒,就是这个。
每顿饭,酒是不能少的,男主人陪着我们喝,边喝酒、边叙旧、边聊天,喝到高兴之处,常常激动得面红耳赤,通常都会说:来,干杯!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酒过三巡之后。
当地喝白酒通常用八钱杯,这种玻璃杯除了满杯和喝净这两个标志外,中间还有三个标志(楞和杠),这就为喝酒找由头提供了条件。比如,斟满酒的杯子端起来喝,不能有任何的滴洒,如果有滴洒,就要罚酒三杯;干杯时要将杯中喝净,交出杯子让别人检查,空出一滴罚一杯,以此类推;杯子中间的三个标志,要求是指哪儿喝到哪,如果达不到标准,喝少了要罚,喝过了要奖,总之都是让你喝酒。这几天,我们都处在蒙蒙咚咚、晕晕糊糊、又恋恋不舍的状态,每家都拿出他们认为是最好的吃食招待我们。
由于每家的情况不同,饭菜也就各有特色,这几天,我们吃了:咸鸭蛋、拌杏仁、腌鬼子姜、腌萝卜、炒鸡渣等凉菜;炒鸡蛋,炒蘑菇土豆丝,开包豆腐,炖冻豆腐及搭配的白菜、粉条,炖土豆,炖南瓜、萝卜等,还有很少吃到的炖葫芦条;酸菜饸饹、饺子、蒸黏饽饽、打傀儡等各式各样的主食。这里特别要介绍炒鸡渣、葫芦条和打傀儡。
炒鸡渣:先泡一些黄豆,腌萝卜切成小丁备用;将整鸡剁碎成渣状,锅中放油烧热,加入葱姜蒜炝锅;然后将剁碎的鸡渣加入锅中翻炒,炒至八成熟,再将黄豆和腌萝卜丁一同加入,炒熟即可。炒鸡渣,一般是在年前做,气温较低,在常温下可保存相当的时间,可随吃随取。
葫芦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木攀援植物,属葫芦科瓤瓜的一种,老乡经常在自家院内或自留地搭建架子种植葫芦。在收获季节,摘下嫩葫芦,用刮刀开始削葫芦条,刮刀至上而下、又至下而上地在葫芦上旋转着,一根雪白的葫芦条 “嗖嗖”地从手中吐了出来,延长着,一般粗细,一头到底绝不中断,就像打开了一团白毛线。葫芦条晒干后,炖肉、炖鸡或炖菜,清滑、爽口,略带蘑菇香味。据资料介绍,葫芦条富含大量营养,如:铁、磷、钙、糖、蛋白、胡萝卜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难得的一种蔬菜。葫芦条的功能很多,它能调节心脑血管、健身养颜、抗衰老、保健心脏、肝脏免疫力。
四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老乡们真情送别的情景,经常浮现在眼前,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祝愿乡亲们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北京和张家口提出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也已成功举办,北京成为全世界成功举办冬奥和夏奥的唯一城市。延庆也由于冬奥的举办带来飞速的变化。
写到这里本应结束。但最近找到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给我的临别赠言,很有时代感。抄录如下:你已下乡近两年,穷山乡下把志炼。如今奔赴新岗位,泪水滴滴人心恋。两年时光流水过,如今你要离此地,知心话儿说不完。来时容易分别难,彼此之间心相连。总之归为一句话,阶级情谊重如山。(1976年12月24日)。
最后,借助网络的力量向一直关注我博客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多年的陪伴!
渔夫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