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插队经历之三十五——田间娱乐

(2024-05-25 09:04:27)
标签:

历史

情感

文化

杂谈

分类: 插队经历

我们插队时农村的物质生活匮乏,精神生活方面主要是农村文化的供给也同样是数量少、又单调,远远不能满足村民的需求。书是“红宝书”为主,戏是“八个样板戏”,电影是青松岭》、《神秘的大佛》等,还有样板戏改编的电影海港》、《杜鹃山》等。农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现象普遍存在。那时农村依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猫叫”是许多农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

“活人不能让尿憋死”,老乡们自有老乡们自娱自乐的办法,通常是在田间干活歇歇时由老乡们互相来讲一些俚语俏皮话和故事,以活跃气氛。这些俚语俏皮话和故事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丰富了文化生活,形成了田间娱乐,至今仍让人回味。有些俚语俏皮话和故事是流传范围很广的,但也有一些是我们以前不知道的。

俚语,是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化的语句,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顺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地域性强,较生活化。有时俚语用以表达新鲜事物,或对旧事物赋以新的说法。俚语可以让说话变得更“生动”更“流利”。俚语比喻一般比较“夸张”,话糙理不糙,所以很适合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想法。

 “咸吃萝卜淡操心”是延庆的一句俚语,意思是说闲来无事瞎操心。“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是说会有许多办法。“听拉拉蛄叫还不种庄稼啦!”意思是说听见拉拉蛄的叫声,就因为害怕它毁坏庄稼而不敢种地了;比喻因为害怕有人反对而不敢去做本该做的事。“撒谎瞒不了当乡人”,是那样的直白明了,等等。

俏皮话又称歇后语,是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像“养活孩子不说养活孩子,吓(下)人玩儿”;“养活孩子让猫叼去了——白费劲”;“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等。按下葫芦起了瓢”——顾了这头丢那头;此起彼落。“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八字没一撇”——没眉目;差远了。“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有各的道”,是说猪的觅食方式是用嘴向前拱,鸡的觅食方式是用爪子向后刨,都是觅食,但各有各的方法。等等。非常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画面感。

有一些来自田间所讲述的真实的故事。比如,有故事是说有一个女青年,招工去了公社的修配厂,有了工资收入,妈妈让她向家里交钱,这个女孩没说话,给她妈妈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新社会,新国家,自己挣钱自己花。她妈妈看到之后,也没说什么,只是在纸条上写道:姑娘,姑娘,你说得对!你给我十八年的抚养费。听着是那么押韵,真实,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还有一个讲起来非常苦涩的故事“一粒花生米”。讲的是现实的一家老哥俩喝酒,老哥俩盘腿在炕上相对而坐,中央放着一个小炕桌,桌上放了一个盘子,在里面只有一粒花生米,老哥俩就山南海北的聊天,一个人不时的用筷子夹一下花生米,把筷子头放入嘴中一嘬,作为精神会餐,然后放下筷子,喝一口酒;另一个人也照此来过,最后酒喝完了,花生米还在。

转瞬之间已是四十年多前的事情,今天看起来很有些可笑,说忆苦思甜也好,忘记了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也罢,但那确实是苦涩的日子给我们留下的记忆,我们今天可以做的就是,回忆过去是为了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渔夫乐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