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队经历之二十一——耪谷子

标签:
历史情感杂谈美食 |
分类: 插队经历 |
谷子,也称粟。属于耐旱稳产作物。在中国,谷子的栽培已有7000年悠久历史。但美中不足的是,谷子一直是一种好吃的低产作物,亩产不过几百来斤。苗秆兼作饲草。据资料介绍:谷子的营养成份有蛋白质、维生素B2、烟酸、钙、铁等。适宜老人孩子等身体虚弱的人滋补。同时常吃小米还能降血压、防治消化不良、补血健脑、安眠等功效。还能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积,有美容的作用。可以养肾气,除脾胃中热,利小便,治痢疾。磨成粉可以解毒,止霍乱。做粥食用可以开胃补虚。
谷子碾出的小米,养育了古老的中华民族,谷子在珍珠泉有悠久的种植传统,制成的小米颗粒均匀、光泽度高,熬制出的粥香味浓郁、粘稠好吃,至今仍让人难以忘怀。或许是因为那时的食品品种单调,更可能的是那些谷子,曾经是自己汗滴禾下土的产品,吃起来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而且当年追施的是农家肥,应属纯天然绿色食品,自然会是不同一般的味道。
记得是1976年5月初,生产队安排在南坡地耪谷子。谷子从播种到收获,其间至少要耪三次,这里提到的耪谷子实际上是指耪头遍谷子。耪头遍就是用小锄完成两项任务:一是进行间苗,锄去谷莠子、旱稗子等杂草和多余的谷苗;二是用锄翻松土地,便于谷子根系的生长。
对于像耪谷子这样的农活,生产队是采用包垄的方式,每人一垄,各自负责。现在看来这种包垄的方式,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还是很有其科学性的,因为它能在无形之中给所有的参与者压力,不甘于人后的心态,将促使你自觉的干活。
当时谷苗也就一寸多长,一垄一垄的密密麻麻,七尺高的汉子蹲在地里,拿着小锄,耪一下挪一下,不一会儿就腰酸腿疼了。真想站起来直直腰伸伸腿,但环顾四周看到别人都在干活,自己一个人站起来很不合适。再说了,歇一会儿就会被别人落的很远,还要更加努力的追赶,就会更累了,还是努力的坚持吧!
我以为在插队所经历的所有农活中,耪谷子是最累的活之一,它有劲使不上,耪着耪着就蹲不住了,不知不觉的就跪下来耪,到后来简直就是爬着向前耪,恨不得马上就到地头。三队种谷子还很多,耪谷子这活一干就是五天,一天一天的真是需要咬着牙熬啊!每天收工都希望土炕能烧得热热的,睡在上面尽快解乏,第二天好像重新充满了电,继续的熬。
耪谷子这活也是我感触最深男女最应该同工同酬的工种之一,因为这个活手臂的力量不用太大,主要是靠蹲着的功夫,好像女同胞更有优势,干活的结果是一样的,但却给男劳力记十分,妇女劳力记八分五。明显的不公平啊!可是当时谁又能改变呢?
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和劳动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在从事同种工作时,不分性别、年龄、民族、残疾、区域等差别,只要能以不同方式提供相同的劳动量,即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同工同酬体现着两个价值取向:确保贯彻按劳分配这个大原则,即付出了同等的劳动应得到同等的劳动报酬。
不过现在实行了包产责任制,在乡村同工同酬的问题已经基本不存在,都是给自己家干活。
渔夫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