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我的孩子来到了这个世界上,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同时也让我们处于窘境。我爱人的单位正处于承包制改革实验的初期,孩子又处于哺乳期,不去上班只能每月发十几元基本生活费。而我既承担着班主任,同时又担负着学校大量教学和辅导学生的工作。这种状态使人为难或难堪,因抚育孩子缺钱用而去啃老又是我难为之事。从小受到党的教育就是有困难找组织,于是我就向学校提出了申请困难补助,那时困难补助标准是每月10元,还是能解决一些问题的。
困难申请提出以后,学校很认真的进行了调查研究。人事干部亲自到我爱人的工作单位进行调查核实,证明我的申请属实,批准了我的困难补助申请。拿了三个月的困难补助之后,我婉言谢绝了再次申请。因为我的心情五味杂陈,既感谢组织的关怀,又感到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心情。按照马斯洛的层次说:生存是最基本的,自尊就先放下吧,只有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达到自我实现。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关于尊重需求满足后人的状态早在2500年前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就有表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管仲之口,在《管子—牧民》的原文里是“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的引文中改动了一个字:“则”改成了“而”,就有了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在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意思是说:在困难的时候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以后也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对我来说,只有今后努力的工作,才能够不辜负组织上对我的关怀。

要时刻保持一颗感恩的心,这水滴就会被无限的放大,心中就会充满了完美与祈福,生活中的不愉快就会随之一扫而光,留下的只有玫瑰的清香。可能现在的金钱观让我们习惯冷漠和旁观,可能太多的讹诈、坑骗,让我们变得过于精心提防,可能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已无暇顾及身边的点点滴滴,也可能为了防止受到伤害,我们都已封闭了自己,隔离了自己,拉开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太多的社会事情,太多的悲剧,太多的无奈与血与泪的教训,让我们的爱与善意大打折扣。孔子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是朋友还是对手。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向自己和渐渐远去的道德底线宣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渔夫乐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