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队落户也就一个多月的时光,住宿、吃饭、干活刚刚步入正轨,历史就跟我们开了一个玩笑。据说在1975年4月的某一天,由时任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兼市知青领导小组副组长王磊主持召开市、各区、县知青办主任工作会议。会上有人反映,山区耕地少,产量低,农民的生活很艰难,本身就吃返销粮,又下去许多插队知青,造成农民粮食更不够吃又增加了吃返销粮的人数,希望调整知青布点。结果在四月底左右,真的来了
“上级指示”:要求我们知青从珍珠泉公社迁出去延庆平原地区大榆树和高庙屯等地。原来,建国初期有一项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济政策。所谓“计划收购”被简称为“统购”;“计划供应”被简称为“统销”。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初期有稳定粮价和保障供应的作用,后来变得僵化,严重地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直到八十年代改革之后,该项政策被取消。我们插队的那个年代还是计划经济,不提倡搞多种经营,这样就将山区物产丰富的优势人为的变为劣势,本来地就少,结果还主要靠种粮食,水浇地也非常少,常年基本上靠天吃饭,粮食的产量无法保障,难以保障国家“计划收购”的需求,多年靠返销粮度日,口粮指标只能是最低标准,好像是每人每年350斤根本就不够吃的,许多老乡过着糠菜半年粮的日子。应该说就是典型的捧着金饭碗要饭吃。
返销粮是指国家向农业生产经营单位销售的粮食。狭义指国家向农村缺粮地区(如因自然灾害带来粮食歉收或贫困落后地区没有能力达到粮食自给,或因国家征购粮食过头等)当年返销给农业生产单位的口粮、种子和饲料粮。在保证农民必不可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分别确定不同的供应标准。返销粮的价格略高于当地收购价格。在还需要吃返销粮的地方,安排知青插队确有不妥之处;但反过来讲,这样的理由很难说服我们,在东方红二队插队的我们四个人几经商讨最后决定:全部留下。我们这些热血青年,正是怀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热情及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要求留下的。最后结果是全公社的知青迁走一部分,留了一部分。
记得是1975年4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我们都在地里干活,队里有人来叫我们回去,说是家里来人了,我们赶紧回去一看,妈呀!我们四个人的母亲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母亲们的突然到来使我们大吃一惊,不约而同地问:妈!您怎么来了?原来,她们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了我们要迁点的消息,不放心我们,要来现场考察。我们就赶紧介绍:这里的老乡有多么多么好,对我们有多么的热情。然后分别带她们参观我们的住处。那时我们已经自己开伙,自然是用我们学会的农家饭款待母亲们吃好,晚上则是各孩儿来安排各妈住宿。第二天,四位母亲不让我们送,自己走到四海,踏上了长途车返回了北京,也不知道她们是从内心里支持我们不走,还是出于母爱对我们的放纵。是啊!母爱常被描绘成母亲对子女的恩情,是无私、伟大,无论你走到哪里,她都会每时每刻把你牵挂。也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题材。如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转瞬之间已经40多年了,有的母亲已经故去,有的母亲还健在。今天,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贵如油的春雨,阴霾的天气使人惆怅,更想起逝去的亲人,逝去的永远逝去,心中对逝去的思念,却涌上心头,愿健在的母亲们健康长寿!逝去的母亲们在天堂安息!
渔夫乐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