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回归套利之行为心理法则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思考 |
牛顿可谓是地球上最聪明的科学家之一,其成就和传奇不必多说,当然他也曾是一个热心的股民,但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并没有复制到股市上来,最终的结局是被股市所戏耍,最后只能无奈的说道:我能精准的算出天体的运行,却算不出人类的疯狂。当代股神巴菲特也曾说过炒股跟智商关系不大,当然关系不大也意味着有关系,只是不完全依赖于智商,一个优秀的操作系统固然很重要,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对他的执行,操作系统几乎是人为化固定的原则和思想或程序,人类毕竟不是机器每天都按照特定的程序运转,相反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受到情绪的干扰,且交易者中能严格自律控制情绪的人少之又少,而事实正是在投资市场中亏损的人为大多数,在亏损的原因里面除了技术层面的因素之外很大一部分就是情绪控制
对于很多人来说,股票离不开技术,这是最表层的常识同时或许也是有些人在交易过程中看中的部分,不可否认它的重要性和现实存在,正是因为其重要所以跟技术专业发挥相关的零件也是很必不可少的,好汉需要傻瓜帮,技术需要心态来控制,心态情绪的控制跟技术专业的学习应当时同步的,二者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对于两者来说,技术学习更为单纯直接和容易,心态情绪控制更为困难,其不是一朝一夕下定决心就能立竿见影的,需要的是时间的累积和沉淀,心态的煎熬也蜕变,从这个角度来说,技术容易学,格局更难练,市场就像一面大镜子,把我们在市场中的各种心理行为暴露无遗,追涨杀跌的各种欲望发泄都在这里尽情的释放,公众的情绪一起倾泻到市场中,所以心态躁乱的人不适合这个市场,思维极端激进的人也不适合这个市场,试图打败市场的人更不适合这个市场,自始至终从未有人打败过市场,那些获利者也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捡起市场所遗漏的确定性概率而并非打败了市场,投资必须懂得自己的人性和性格,这是必然的,但这也是大部分人所忽略的,总是在试着了解市场却忽略了解读自己的投资行为心理,卡耐基写过一本书为人性的弱点,我们也认可这样一个事实,人性本身是存在弱点的,这些弱点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是通过后天的教育环境学习等影响所造成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对这个世界的思维心理却未必符合投资市场,这就如同隔行如隔山的道理,拥有一腔热血或许能打个好杖却未必在其他行业能大展龙威,有些与生俱来的心理行为弱点会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投资思维和操作方式,对于这些行为心理我们首先要知道是什么然后再考虑怎么去解决,基于人类及动物特有的超强的条件反射,若我们了解了这些行为心理那么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规避的能力
1.根据当下去臆测未来而忽略过去
通常引发的错误操作行为:1.追涨和杀跌2.导致盲目乐观和过于悲观
2.更喜好具体买卖点而非合理买卖区间
通常引发的错误操作行为:在某一个点位重仓或满仓从而失去仓位机动的能力,市场在暴跌趋势下总会有一批激进冲动的勇士满仓在某个点位杀进去,这类人大概率往往下场都很惨,满仓进入后,一旦市场继续下跌,便气愤不已又苦于没有仓位加仓去分摊成本只能哭着叫着干割肉,这类人是可怜的,因为他们小概率当饭吃,他们的骨子里只有买卖点而没有买卖区间
从小的应试教育给我们灌输了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任何题都是会有具体答案的,数学题有具体的数字答案,选择题有确性的选项,判断题非对即错,像这种凡题都有确定性具体答案的思维对我们伤害不浅,考试毕竟是考试,无论如何是代替不了社会跟市场的,而市场更不会因为这种思维的存在而改变它本身运行的规律,我们逐渐的开始发现,有些事是对也是错,是好也是坏,在你这是错但是在别人那或许是对,有些事压根就没有对错,而衡量对错的标准更是模糊不清,我们开始进入一个混沌的社会,但这不代表社会的混乱道德的沦陷而恰恰这正是最真实的社会,很多问题不是只有具体的答案才能解决,市场更是如此,也不是只有一种理论可以指导市场的操作,为此应运而生出五花八派的理论,而标准基本是统一的那就是盈利,除非有人来到这市场只是为了感受市场不论输赢那就另当别论了,到底哪个理论更有效不是我们所研究的,我们验证的是一种不客观的思维心理对我们交易的危害,对于有些投资者来说,他们喜好研究寻找具体的买卖点,具体的市盈率,准确的企业估值,足够清洗的行业划分,主力的具体建仓成本,非对即错的消息面解读等无疑都是不切合实际的且错误愚蠢的行为,从大的角度来说,我们的目的是获利,只要能够做到获利的任何操作方式都应该是正确的,而具体的估值,买卖点跟我们的目标之间本身没有一个必然的联系,破船也能过河,模糊不影响正确,当然能做到准确具体更为好但关键是在市场中,这一切真的存在准确和具体吗,我们只能说呵呵,市场中没有任何一个理论去预测计算出最低点和最高点,如果有,那绝对是逗你玩的,而这就是绝对大概率,从这个角度出发,既然没有一种方法计算出市场的具体高低点,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在某一个位置去满仓或重仓,否则一切都是赌博的行为,而那些穷其一生去寻找具体买卖点的人更是愚蠢之极,搞错了重心,而那些著名的投资大师们则深谙其道,例如格雷厄姆等都采取在合理区间分批买入的方式,甚至其买入一只股票就需要一年的时间去分批跟进,因为他们经历了几十年市场之后深深的懂得市场的不可预测性,他们也不知道最低点在哪里也不想知道,分批买入说明了不去预测最低点,只去衡量合理的区间,最大概率的去分摊风险和成本,这才是合理的操作方式,买卖点为一个区间而非具体买卖点,一味的追求具体的买卖点就如同一个非得有新船才过河的人一样愚蠢,而这畸形的心理思维为我们引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在某一个点位重仓从而失去了后续机动的能力,这无疑于破釜沉舟,思想之极端可鉴也,对于估值也是一个道理,很多人在企业估值中往往想计算出具体的估值,同时为不能准确计算出其估值而发愁,其实这完全是杞人忧天,如果市场是个拳击手的话,你只需要确定自己比对方力量大就可以,而没必要去计算出对方和你具体的力量,这不但没有意义而且往往会使得你失去重心,企业估值也是一样,你只需要知道企业现在的价格所代表的价值远比其实际的内在价值小很多就可以进行操作了,而没必要去计算出具体的估值,就连股神巴菲特也不得不说准确计算出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实在太难了,但这并不妨碍他成功,合理的区间对于操作成功更具大概率
3.打败市场而非弥补市场和顺应市场
我们都知道做投资要做大概率,但试问如今又有几人打败了市场,寥寥无几,这说明打败市场为一个极小概率事件,既然是小概率事件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去做呢,是的没错,很多人都试着打败市场,这其中也不乏刚入股市的小毛孩,但是想说的是,打败市场本身就是个很愚蠢的一个词,它欺骗了我们太长时间,使得我们每一个进入市场的人都想打败它,最后我们发现我们根本打败不了市场,而那些投资大师也并未打败市场,他们仅仅是弥补和顺应了市场,这还是一个战略问题,如果不把市场打败你能赢吗,这不矛盾,你在市场中赚钱跟你打败市场不是你死我活的道理,就如同大象永远踩不死蚂蚁但二者都可以活的很好,可以确定的是,市场本身会犯错误,市场因为非理性人群的情绪交易从而会导致某些个股的过度高估或低估从而产生获利机会,平时所说的超跌或超涨就是市场对于定价做出的一种过激行为,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弥补市场的错误而非跟市场对抗,在牛市中刻意去做空跟在熊市中盲目抄底都是对市场进行对抗的行为,其结局必然是死的很惨,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市场,在市场过于悲观时发现哪些北市场定价过低的个股进行捡漏,在市场过于乐观时及时卖出被市场定价过高的个股,这就要涉及到企业估值的问题,通过企业估值来判断出市场本身有没有对个股进行低估或高估,若有,说明市场对个股的定价不合理说明犯了错误,则就该去弥补,市场中有一类操作者专门通过研究板块整体的市盈率来挖掘板块中超跌的个股进行投资,这本身也是对板块的遗漏进行修复和弥补,这种思想是很好的,我们不知道明天股市会不会继续上涨,但我们知道在现在这个位置上哪些个股还没有反应出其相应的价值,这就是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而这就是我们所要弥补的,尤其是大概率事件更需要弥补,像类似的案例有很多,例如发现企业的隐蔽资产而买入低估的个股,这属于绝对大概率事件,挖掘牛市中超跌的冷门板块等都属于弥补市场,而另一个重要课题就是顺应市场,这里不多赘述,我们应该时刻关注与寻找市场所犯的错误,并对之进行弥补,当然这是一种能力,但如果没有这种方向和思维,能力就无从谈起,不要想着如何去战胜市场我们要做的是怎么弥补市场,如果你帮助市场弥补了错误,那么市场自然也会给你一个很好的回报的,而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市场的捡漏者,做到极致便是市场的捡漏王
从这个角度去讲,打败市场为小概率事件,而弥补市场和顺应市场对于股市交易的成功来说属于绝对大概率,下跌趋势中下跌本身就是大概率,故不应停留,上涨趋势中上涨本身属于大概率,故要持有住
4.买卖操作往往用情绪来交易而非用理性
5.股票买卖的随意性和不严肃性,很多人会把很多生活中的垃圾习惯带进股市,这种不良的习惯会使得我们的操作恶化,在极端情况下会造成操作的极度随意性和冲动性,买卖股票在本质上来说就是买卖公司的股权,这应该是一项极其严肃的事情,而非去逛商场随意的去挑选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但是很多人依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那就是投资的严肃性,买卖股票的随意性来自于骨子里的冲动性,有些人用5年去研究一个公司而用5分钟去买入,有的人用5分钟去买入一个公司而用5年时间去等待和解套,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操作方式,股票买卖的随意性首先来自于思想上对投资的不严肃性的认识,再者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偶然性的投机性心理以及浮躁性心态,时间会使得这种随意性变成一种不良的习惯,尤其对于受不住短期波动的投资者而言更容易去频繁的去换股票,尤其在短期所频繁买卖的股票比较多,这就必然导致其对所持有个股的分析质量必然是不足的,其投机成分也必然会很大,尤其在同期指数下跌情况下能跑赢指数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
6.喜好表象而厌恶深入分析。世上任何表面美好的东西一定会得到大家的喜欢和赞美,对于投资者而言更喜欢对表象k线上涨和下跌的分析和规律的寻找,这可以称之为流食,就如同现在人喜欢读流书一样,技术分析终究不能分析出股价涨跌的原因,股价长期趋势的波动必然来自于公司基本面的一个支撑和变动,而研究表象容易,分析浪型和k线走势规律容易,不容易的是对公司内部基本面和业绩面进一步的挖掘和分析,这是让很多人头痛的一件事,尤其对公司财务繁杂的分析和研究更是让大多数投资者头痛,其实这是投资必须要掌握的工具,不管从投资者所喜好研究的k线还是市面上投资书籍中的畅销书来看,都是很符合投资者的口味,但这不是我们真正需要掌握的,真正实实在在做投资的人必须掌握分析公司基本面和业绩面的能力,而不是去分析表象,否则不管在任何时候分析表象的行为都是极其危险的,其带来的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世界级的投资大师没有人用k线理论就能使得自己持续变富的,他们依靠的都是对公司基本面的分析,而这就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将对表象的喜好转移到对于深入的分析中来
7.投资心理依赖症,投资中所作出的选择和所遇到的问题都会依赖于别人的建议,不管在哪个行业哪个领域都有这样一部分对自己不自信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他们遇到问题喜欢去问别人并且依赖于别人的建议,不管是买卖股票还是操作建议,没有自己独立且坚定的主见,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有时候你能拿住一只股票不是因为你对这只股票有多自信而是别人让你拿住,也即你的行为需要别人的建议才能执行下去,不管结果对错与否,这种方式是错误的,甚至自己让别人拿住的股票自己都拿不住而别人却拿住了,从这个角度来讲,人在投资操作过程中确实需要别人的搀扶,但重要的阶段我们更应该理性的依靠自己,你可以告诉别人自己认可自己的股票让别人去监督你去持有住而非去问别人是否拿住,这又是两种概念,不管你之前是否从别人的依赖中获益,都希望从其中走出来,除非你把资金交给基金你从来不去过问,否则只要个人独立的投资都应该让自己的思考和操作独立起来,投资依赖的根源在于对自己的不自信,这种不自信或许来源于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缺乏和学习能力的怀疑,或者来源于之前自己独立投资的失败以及后来在投资依赖上的获益,显然这种逻辑是不成立的,即不能因为自己之前的失败以及后来依赖的获益就能代表这种做法的正确性,或许会有小幸福但很难有大作为,况且这种依赖完全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在实践中一步步的去摸索去改变的,当然其中肯定要走不少的弯路,但只要愿意在实践中去学习,相信这条路会越走越顺利
8.不对称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