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无益》格言
(2016-01-13 16:57:32)
标签:
文化四柱六爻风水紫微斗数 |
清朝重臣林则徐五十四岁的时候,写了一篇“十无益”的格言,他将一些常被人们看作“有益”的东西分别做了界定,也就是说如果不满足某种条件,一些看起来有益的事情,很可能丝毫没有益处。这“十无益”既是林则徐自己的做人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
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果心存不善,逆天而行,无疑是自取灭亡。“风水无益”,即谓如若为人不善,多行不义,其不仅上愧祖宗,更是下损子孙。
二、不孝父母,奉神无益:《论语》有云:“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百行孝当先,一个人无论你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但是如果对父母不孝,所有的荣誉都将黯然失色。“奉神无益”,如果对父母不孝,无论你对神是多么虔诚的敬仰,一切都是假的。
三、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诗经》有言:“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一个家庭,父母是根基,兄弟是枝叶。兄弟姐妹倘且不能与之和睦交好,何必言友。许多人在外交友彬彬有礼,坦诚相待;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恶言相向,实在是本末倒置。
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了别人而读书,是要博取别人的认可,行为浅薄媚俗。而为了自己的读书,是修学储能,修身正行。如若读了满腹圣贤之书,却只为了炫耀自身,行止不端,可谓读书无益。
五、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敬,谨慎而亲仁,泛爱众,学友余力,则志于文”。“作事乖张”乃谓为人处事不讲情理、偏执,处处标新立异,乐于哗众取宠,此乃居心不良之人,其聪明才智往往被人利用,而成为作恶的工具。
六、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满招损,谦受益。”是为谦谦君子之道。读书博学为何?通古至今,纵横捭阖,修身养性而已。越懂学问的人,越能谦虚做人。若以博学作夸耀之本,心高自傲,咄咄逼人,则只能说尚未领略古人为学的最高境界。
七、时运不济,妄求无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即是时运不济之时,此时应该注重加强身心修养,提高自身实力,则时机自然送上门来。“妄求”即是乱求,孜孜以求本不属于自己的时机,反而忘了反身自求,此时即使得到了机会,也会很快失去。
八、妄取人财,布施无益: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妄取人财,即是不义。无功受禄,中饱私囊,顺手牵羊,都是不义之举。妄取人财,拿来布施,美其名曰借花献佛,其实只是伪善。只有善心布施,方能心安理得。
九、不惜元气,医药无益:孟子曰:“吾善养我浩然之气。”元气,是精神丰富、正气充盈的内心状态,是人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根源。不惜元气的人,行的是匹夫之勇。元气大伤之后,寄希望于灵丹妙药救治,治得了一时,治不了一世。
十、淫恶肆欲,阴骘无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阴鸷,就是积阴德之意,积小善而成大功德,防小恶以免损功德。如若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虽然屡屡行善多积阴德,也是枉然无益。达人先自达,需要以身作则,从艰苦朴素开始。
为人处世,都知道少说话多做事才是正途。可是有时做得过头,大多适得其反。林则徐的“十无益”告诫世人:横冲直撞的做事,反而无益。凡事三思而后行,不必急于求成。宁可少做,不可乱做。所以,我们要谨言慎行,多思多想,方能谋定而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