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两银子的购买力
(2015-07-13 19:06:28)
标签:
六爻紫微斗数风水八字经济 |
古代一两银子的购买力,要研究这个问题,先要了解古代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这个问题很复杂,因为“古代”这个概念包括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唐宋元明,直到鸦片战争,跨越了几千年,这期间银子的购买力怎么可能一成不变?其次,银子跟银子也不一样,有成色很好的“九八足银”(含纯银98%),有成色很差的“八五杂银”(含纯银85%),也有仅作为计价标准的“纹银”(含纯银93.5%),它们的购买力肯定有区别。
此外,还得考虑不同地域的经济差别,即使在同一个时代,同样的银子,在京城可能不值钱,在乡下却可能很值钱。而由于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度量不同,一两银子在不同朝代的重量其实也不一样,比如:东汉的“两”很轻,一两不到15克,而唐朝的“两”很重,一两超过40克。所以要想真正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加上很多限制条件:比如就要先确定是哪个朝代?哪一年的?哪个地方的?什么成色的一两银子?
例如:19世纪北京市面上的白银分碎银、银锭和银元三种。碎银和银锭都是“国产”的,银元有从国外流入中国的,这些白银成色不一,差别很大。经过比例换算后,以标准计价的纹银为例,一两银子的标准重量:37.31克,所含纯银的重量:34.9克。这样的一两银子在1884年的北京,能买到70多斤(市斤)大米,鉴于现在大米每斤卖到3元左右,可以估算出当时一两纹银大约相当于现在200多元(仅就买米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