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1037-1101),北宋时期的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一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化巨人,他性格活泼开朗,幽默诙谐,不仅对诗文书法造诣极深,而且对烹饪技艺也很有研究,尤其善于把饮食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宋代《曲洧旧闻》中记载了一则苏东坡以“三白饭”招待朋友的故事,被人们传为饮食佳话。
苏东坡一次与文友刘贡父(1022—1089,北宋史学家)闲谈时说:“我与弟弟苏辙当年在四川家乡读书时,每天都吃‘三白饭’,那味道真是鲜美极了,我不相信人间还有比这更好吃的!”刘贡父好奇地问:“三白饭’是哪三白呀?”苏东坡笑嘻嘻地说:“一撮盐、一碟白萝卜、一碗饭,这不就是‘三白饭’吗?”刘贡父听了,不由拍掌大笑,连连说妙。
几天后苏东坡接到刘贡父请贴,要请他吃“皛(jiǎo)饭”,苏东坡欣喜道:“刘贡父学识渊博,请我吃‘皛饭’,此饭必有出处!我得出见识一下!”到了刘府,只见桌上摆着盐、萝卜、米饭三样,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刘贡父把“三白饭”变了个花样,称之为“皛饭”,苏东坡明知道上了朋友的当,也把桌上的饭菜吃得所剩无几。
傍晚时分,苏东坡想回敬一下刘贡父,对送他出门的刘贡父说:“我想请先生明天中午过来吃饭,我家新请了一个厨子,手艺高超,我将以最好吃的‘毳(cuì)饭’款待先生!”刘贡父听了有些困惑,怕被苏东坡戏弄,但又不知“毳饭”是什么饭,加上苏东坡确实是个美食家,想不去又舍不得,便答应到苏东坡家品尝。
第二天,刘贡父到苏东坡家,不知不觉到了晌午,刘贡父便要求苏东坡开饭,苏东坡说:“等一会!还有朋友要来!”刘贡父连催了三次开饭,苏东坡才慢悠悠地笑道:“盐也毛,萝卜也毛,饭也毛,这不是‘毳饭’又是什么呀!”原来苏东坡四川老家方言,“没”字读音为“毛”,三样东西都没有,所以戏称为“毳饭”,以此和老朋友开了一个玩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