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行》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閤下,白首太玄经。
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更促成了少年喜剑术、尚任侠的风气,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因此,他自幼勤苦读书“观百家”外,“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尚任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纵、快意的事,得到社会上的普遍赞誉,李白这首《侠客行》就是以这任侠意识为宗旨。
《侠客行》是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用仅二十个字,就把当时游侠儿的气势、风貌,栩栩如生的展现出来,因为诗人并不是为物而夸张的写物,而是处处着眼于人的精神气势而写物,“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
诗人进而写游侠的行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仅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游侠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的高尚人格,诗人以“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赞,之所以如此,乃是诗人本身就是以此为理想人格并向往的,故能把一般的任侠社会意识,写得如此深刻而生动。
最后,诗人以战国时“窃符救赵夺晋鄙军”中的侯赢、朱亥二壮士为例,阐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之旨,诗人对“二壮士”叹服不已,情真意切,然而,诗人不仅在热烈的颂唱“二壮士”,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杨雄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是为壮夫所不为!充分展示了诗人少年的豪情壮志。
加载中,请稍候......